活血类药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应用

活血类药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应用

ID:21020020

大小:57.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8

活血类药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应用_第1页
活血类药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应用_第2页
活血类药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活血类药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活血类药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应用【摘要】活血化瘀法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大法之一,它的适应证是血瘀证,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其中以心脑血管病的应用最为广泛。经调查研究,活血类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作用与药理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荟萃了活血类药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应用,对临床辩证应用有合理化建议。【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活血药血瘀证活血化瘀法是使用消散或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通畅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陈可冀院士[1]认为瘀血贯穿冠心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糜烂、栓塞、闭塞等)发生发展的全过

2、程,活血化瘀是治疗冠心病根本大法。他将活血化瘀药分为:和血药,活血药,破血药三类[2]。近年来,活血类中药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1理论基础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主要是冠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中医属于“胸痹”、“真心痛”范畴,基本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素问》中“心主身之血脉”;《灵枢•经脉篇》指出“手少阴气绝,则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故其面如漆柴者,血先死”,可见血瘀与之关系密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冠心病血液流变学有不同程度异常,表现为血液凝滞、聚集、凝等状态,其中凝滞

3、、聚集最为突出,这与血瘀证的病理实质相一致,更进一步印证了心血瘀阻系冠心病发病的病机关键[3]。2药物作用活血类药物指有活血、行血通瘀作用的药物。陈可冀院士[2]将川芎、蒲黄、红花、刘寄奴、五灵脂、郁金、三七、穿山甲、姜黄、益母草、泽兰、苏木、海风藤、一枝蒿、牛膝、马鞭草、延胡索、鬼箭羽、紫葳、和王不留行共20种中药归入其中。川芎具有理气活血化瘀作用,为血中气药,上达巅顶,下通四海,中开郁结,旁达四肢;郁金活血化瘀又理气,同为血中气药;红花为活血化瘀常用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与赤芍合用;姜黄活血化瘀力量较强,且性辛散善行,通利经络

4、关节,于严寒季节或阴寒较盛患者,用姜黄代替郁金。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证实,川芎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排出量,降低血液粘稠度;三七有抗血栓作用;红花主要有抗凝血作用,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明显提高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3活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活血类药物活血行血通瘀。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血栓,发生栓塞,治疗原则主要为缓解疼痛,抗凝(抗栓)。可见心血瘀阻是该阶段发病的关键,处方选药当以活血类药物为主,多用红花、川芎、三七、牛膝等或其相关单味或复合制剂,如红花注射

5、液、丹红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4]、益气活血中药汤剂(药用黄芪、白术、茯苓、丹参、瓜蒌皮、牛膝、葛根各30g,党参15g,桔梗、川弯、赤苟、郁金各12g,檀香、当归、地龙各9g,水蛭6g等)[5]、益气活血化痰方(药用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0g,炙甘草6g,瓜萎18g,黄芪30g,川芎10g,桃仁10g,丹参12g,红花6g,胆南星12g,法半夏12g)[6]等。蔡广等[7]等观察三七总皂苷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发现三七总皂苷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缓解率为87%,心功能缓解总有效率为76%,心电图ST-T改善总有

6、效率为39%,显著优于对照组73%,35%和18%。黄莺飞[8]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治疗组给予红花注射液,对照组用硝酸脱水山梨醇酯(消心痛),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心电图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