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喜雨亭记》助读

苏轼《喜雨亭记》助读

ID:20999812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8

苏轼《喜雨亭记》助读_第1页
苏轼《喜雨亭记》助读_第2页
苏轼《喜雨亭记》助读_第3页
苏轼《喜雨亭记》助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轼《喜雨亭记》助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苏轼《喜雨亭记》助读李正兵陈立宏  ①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②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③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

2、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  ④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①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全文紧扣“雨”字,先从亭的命名缘由写起,接着记叙

3、建亭经过,然后点出主题,最后以歌咏作结,不仅显示出逻辑推理的力量,而且避免了行文的枯燥无味。  ②详略得当,疏密有致。文章第二段写降雨经过,先以“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寥寥数语,描绘人们急盼下雨的心情,然后不厌其烦地描写下雨的经过。雨量由小而大,人们的心情由“未足”到大喜;三个排比句,表现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忧者以乐,病者以愈”两句,欢快之情达到高潮。  ③句法灵活,笔调活泼。文章在风趣的对话中轻松含蓄地发表见解,给人以举重若轻的感觉;文章体现了作者“民以食为天”的民本思想,反映了作者与百姓同忧同乐的感情,充分展现

4、出苏轼年轻时的个人思想及风格。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既而弥月不雨  B.岁且荐饥  C.亭以雨名,志喜也  D.繄谁之力  2.下列加点的字与“五日不雨可乎”中“雨”的用法不同的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D.辇来于秦  3.对下面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①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②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A.  B.  C.  D.  4.下面能够表明作者以“喜雨”命亭的原因的一项是  A.百姓因久旱逢甘雨而欣喜,作者的心情也很高兴

5、。  B.雨下得很及时,老百姓载歌载舞,乐以忘忧。  C.作者能与朝廷官吏以及朋友在亭子上游玩。  D.作者能够邀请客人来亭子上饮酒欢庆。  5.翻译下面句子。  ①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②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1.C  2.D  3.B  4.A  5.①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着急。②官吏相互同乐庆贺于衙院,商人相互歌唱于市场,农民相互喜悦于田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