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隐斋记 元好问阅读附答案

市隐斋记 元好问阅读附答案

ID:20988507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8

市隐斋记 元好问阅读附答案_第1页
市隐斋记 元好问阅读附答案_第2页
市隐斋记 元好问阅读附答案_第3页
市隐斋记 元好问阅读附答案_第4页
市隐斋记 元好问阅读附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市隐斋记 元好问阅读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市隐斋记元好问阅读附答案  市隐斋记  元好问  ①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②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①,

2、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②,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③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③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子何疑焉?”  ④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

3、’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索高价:山人,指隐士。这里用唐李渤隐居少室山,两度不赴召,后韩愈召之而应召做官的故事,说明有的人隐居是为了博得名誉后再出仕为官。②“欺松桂”句:南齐人周顒隐居钟山(今江苏江宁北),后应诏为海盐令,时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借山灵之口,指斥他假充隐士,称他“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诱,引诱;欺,欺骗。③乾没氏

4、:指与世沉浮,追逐私利的人。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矣B.乎C.耶D.也  22.简析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分)  23.对第④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用韩伯林类比娄公,说明他们是同类人。  B.借用“卖药”之事,表明对真正隐士的看法。  C.李生求记并非娄公本意。  D.对娄公之流沽名钓誉行为进行讽刺批判。  2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  ①出处一致②能定能应③喧嚣两忘④不为物诱  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  

5、C.②,①;③,④,D.③,④;②,①,  25.联系全文,谈谈你对“隐士”的看法。(4分)  试题答案:  (六)(13分)  21.(1分)D  22.(4分)运用了比喻、对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1分),将追名逐利的假隐士口是心非、阴奉阳违的虚伪面目揭示出来(2分),形象生动、言辞犀利,一语中的(1分)。  23.(2分)D(2分)C(1分)  24.(2分)B  25.(4分)要点:(1)“隐士”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之族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2)就“隐”的目的而言,可分为“真隐士”和“假隐士”。(3)真的隐士,无处不可隐,无时不可隐

6、,无业不可隐。(4)真的隐士应埋其名,隐其姓,甘于平淡,耻于名利。(5)隐士尽管原因有别,但大都不愿同流合污,与当政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洁身自好,逃避现实,有一定的消极因素。(对1点得1分,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文从字顺即可)  译文:我的朋友李生对我说:“我在长安游玩,居住在娄公家里。娄公,是一个隐士,在长安市区居住了三十年了。他家有一个小书斋,名叫‘市隐斋’,与他交往的士大夫很多人都给他的书斋写诗,他想要得到您帮他写的记,希望您因为我的缘故(给我一个面子),(为他)写一篇记吧。”  我说:“你知道‘隐’的含义吗?所谓‘隐’,就是

7、自我封闭,与世隔绝的意思。古代的人隐居在农民中,在工匠中,在商贾中,在医卜中,在屠钓中,甚而至于在赌徒中,在卖酒的人中,在看守城门的役吏中,在酒保中,无所不在,不仅仅是在深山里,在蒿草下,这样之后才叫做‘隐’。古代的人有大隐和小隐区别的原因,是说刚刚学道的人,对道的信奉还不诚挚,(只有)不让自己见到引发欲望的东西,(才能)让心不乱,所以把山林隐居的人称为小隐;(有的人)有操守,能应付世事,不被世俗之物诱惑,出仕和隐居能做到一样,无论是喧闹还是寂静,都能一概忘却,所以把在朝廷和市肆隐居的人称为大隐。照我来看,在山林小隐的人或许还有,但在

8、朝廷或市肆隐居的人不一定都是大隐。自从隐居之士通过隐居博得名誉然后谋求高官之后,(那些在山林中隐居的人)欺骗松桂云壑的人多了,(小隐尚且如此)更何况隐居朝廷和市肆的那些人呢?现在追逐私利的这类人,耸起肩膀进入市朝,脚踏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