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81072
大小:5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18
《李时珍夜宿古寺 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operationissafe.(5)Notetheuseofzincplatedpartsmustnotforgetmullionsandtransferbetweenthepreservativetreatments.2.20verticalboxcorrectionandacceptance1.Description:verticalboxinstallationwithboltfixedHou,onwholeinstallationfinishedofverticalboxforcorrection,cor
2、rectionofwhilealsotoonmain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operationissafe.(5)Notetheuseofzincplatedpartsmustnotforgetmullionsandtransferbetweenthepreservativetreatments.2.20verticalboxcorrectionandacceptance1.Description:verticalboxinstallationwithboltfixedHou,onwholeinstallationfinishedofve
3、rticalboxforcorrection,correctionofwhilealsotoonmain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学完本课后,现将谈谈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体会。 【基本理念】 1.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与弟子庞宪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收获,并且亲自冒险品尝草药,为了修订好《本草》不顾劳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
4、学态度。 【教学口标】 1、知识目标: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的品析赏读。 难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法与学法】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怕吃苦”四个字,我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
5、全篇,逐步读懂。教法上我采用了以下形式: 一、找一找——找文中所有的苦。 二、画一画——画出文中“不怕吃苦”的句子。 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样五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半讲半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去找、去画、去演、去说、去读、去提,实现一种新型的、自主的、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看似“散”其实阅读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都跳不出教师的这一系列设计中。 一、找一找——找出文中所有的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
6、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首先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完成找一找的任务,学生开始认真读课文,用红笔记号找出文中的“苦”,在找一找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这样一些句子:l“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2“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过,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3“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此后我相机紧问:你们如何来理解这些句子的?学生便说
7、:“我们是通过找关键词来学习的”。如灰尘、青苔、断垣残壁、蜘蛛网“断垣残壁”“啃”“垒”等词,我让学生用找到的这些词再次来形容李时珍一行人食宿与工作环境恶劣,学生能用“破败”一词来形容古寺,进而描绘出住宿环境的简陋,用“饥餐渴饮”“啃干粮”来描绘生活的困苦,用“晓行夜宿”来描绘路途的艰辛,用“垒桌子”来描绘工作环境的艰苦。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让学生“自由找”,“自己读”,“自觉读”,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自我感悟和理解,将所想所悟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在阅读实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