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古代陶器

第一编 古代陶器

ID:20978623

大小:5.40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8-10-18

第一编 古代陶器_第1页
第一编 古代陶器_第2页
第一编 古代陶器_第3页
第一编 古代陶器_第4页
第一编 古代陶器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编 古代陶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编古代陶器第一章陶器的起源约1万年——4000年前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为另一种物质的制造性活动。把陶用的粘土,经水润湿后,塑造成一定的形状,干燥后用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之烧结成为坚固的陶器。陶器的发明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远古时代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但它并不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部落古代先民的专利品。因为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任何一个古代农业部落和人群,都能各自独立创造出来。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

2、,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第二章新石器时代陶器新石器时代陶器很多,有灰陶、红陶、彩陶、黑陶、白陶、釉陶等。陶器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主要是因制陶原料中含有金属呈色元素和烧窑后期人们能够改变、控制火焰的性质所致。灰陶灰陶是在烧窑后期,采用还原焰,使制陶原料中铁的氧化物大部分转化为二价铁,在这种情况下,烧成的陶器呈灰色或灰黑色。灰陶是人们日用陶器中最多的一种,质地较疏松、粗糙。红陶红陶是在氧化焰气氛中烧成的,质地较坚硬细致。彩陶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最精美的陶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堪称其代表作。彩陶花纹是陶

3、坯未入窑焙烧前,用铁、锰等颜料在坯体上绘画纹饰,入窑后用氧化焰烧成。彩绘牢固地结合在器物表面,不易脱落。彩陶上的纹饰有变化多端的植物纹、形态各异的动物纹和几何形纹饰等。常见的器皿有饮食器、贮藏器和吸水器。如钵、碗、盆、盘、杯、罐、瓶等。还有一种彩陶是在陶器烧成后进行彩绘的,称"烧后彩绘陶",彩色易剥落。秦始皇陵兵马俑即为彩绘陶。黑陶黑陶是在焙烧时,前期采用氧化焰,烧窑快结束时投入木炭产生浓烟(这时火焰是还原焰),经短时间渗透,便呈现黑色。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有的黑陶表面乌黑发亮,胎体薄如蛋壳。白陶白陶是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胎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

4、在1000℃左右。在我国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还出土了独具特色的印纹硬陶。釉陶釉陶常见的有两种,一是胎呈灰色,胎质坚硬,器表带有灰色透明青釉,烧成温度达1200℃的釉陶。其物理性能已接近瓷器,原料为高岭土,吸水率很低,火候1200℃,叩之有金属声。因此称这种釉陶为原始青瓷。另一种是在西汉晚期已经出现的胎呈红色的陶器,其表面施绿、黄、黄褐色的低温釉,釉料中有铅作助熔剂,因之称铅釉陶器。唐三彩便是低温釉陶。第一节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陶器裴李岗文化,1977年在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村首先发现,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8千年,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与此同时

5、在河北武安县磁山也发现同时期的文化遗址,出土陶器带有一定原始性,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陶器。出土的陶器主要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红陶在中国出现最早,烧成温度900℃左右。磁山文化,因最初于1972年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而得名。据科学测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属于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磁山文化陶器以红陶为主,也有少量泛灰色的器物,有泥质与夹砂两种。灰陶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成为陶器中的主流产品,夏商周时期更是大量烧造。红陶盂及支座,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通高20cm。盂:高9.5cm,口径10.5cm,

6、底径11.3cm。支座:10.5cm。    盂,平底,底径略大于口径,口两侧有圆形饰物。夹砂红陶,表面粗糙。支座由三个独立的支架组成,支架上有类似四边形支托,下为圆形圈足。盂可以用来盛放食物与水,当它放到支座上时,就可以被加热。在磁山文化陶器中,支撑炊器的支架颇具特色。灰陶深腹双耳罐,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高15.2cm,口径13.8cm,底径6cm。   罐直口,深腹,下腹内收,平底。腹中部有对称的圆形饰物,器身有麻布纹。仰韶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彩陶为其主要特征,根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约7000——5000年。陶器皿种类主

7、要有盆、罐、钵和小口尖底瓶等,质地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南部和甘肃东部一带,可分为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后岗与大司空类型和亲王寨与大河村类型等。半坡类型彩陶船形壶彩陶连叶纹钵(庙底沟)彩陶几何纹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高16.4cm,口径37.4cm。盆折沿,深直腹,圜底。泥质红陶。口沿及外腹部均以黑彩描绘纹饰,口沿上描绘以点定位的水波纹,腹部描绘两层三角形几何纹,两层三角形纹饰的大小及形状相同,但方向相反。可能是由鱼纹逐渐抽象演变而来。此彩陶盆的造型和纹饰具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约公元前4800~前

8、3900年)彩陶的典型特征。   鱼纹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中的常见纹饰,著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