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60968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8
《激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激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唐惠忠激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唐惠忠激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唐惠忠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刘国正先生曾撰文指出:“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的境地。这种“活”的境界在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确实时时可见。笔者认为: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双方的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活”,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理清两个思路:课文的“写作思路”和教师
2、的“教学思路”。事实上,教师理清作品的思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设法把自己的认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也就是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力求拿出个人在处理教材和安排教学步骤上的最佳思路。 重视导语、结束语的设计 如果把教学比作一曲乐章,我们追求“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和“终曲”余味无穷。一堂课开头数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演示一个实验……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起课,就掀起一个小高潮。“起如爆竹,结如鸣钟。”我曾尝试以点评课文、续补后篇、排演课本剧等方法结课,收效良好。比如点评课文,就是指导学生在充分品读作品
3、的基础上,以片言只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只谈文中的某个细节、某件道具,但要从较新的角度切入,用语简洁优美。这一训练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带动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提高鉴赏能力,从而获得兴味盎然的学习效果。 选好突破口,教出新意 教师顺着课文段落先后,从首段依次分析至篇末,这种教法虽有普遍运用的价值,但是一味拘守,也会湮没某些课文的特色,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难以生动活泼地发展。设计有新意的教学思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发现、感悟为契机,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语句或问题作为切入口,奇峰突起,优化课堂组织过程。主要形式如下。 反首为尾。即抓住结尾这一文意的凝结点来追本溯源。例如
4、熟读《捕蛇者说》后,指导学生找出主旨句。如果学生答成“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教师借机区分主旨句与写作目的句。再提出:“赋敛之毒有甚是毒”,作者写到了几种毒?哪种厉害、何以见得?这样一下子抓住了要害,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又有助于学生体会课文对比、反衬手法的妙用。 中间开花。由某些关节点或过渡句、段展开分析,也可以出奇制胜。比如笔者上公开课《明湖居听书》,初读课文后就提问:“小说中谁的演唱技艺最高?哪几个段落写她出场表演?”以此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文章的中心部分上来,先置前后其他各个段落于不顾。通过两次朗读加强语感,又通过句式分析讲清通感和博喻的知识,然后要求学生以这两种辞格造句来评价课
5、文声音描写的艺术特色。以上的教学设计即属“中间开花”。 三、启思导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运用教学方法,应使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实践,教师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作用,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帮着学生学习”。 适应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坚持“授人以渔”,相机把各种思维方法教给学生,指导和训练他们把规律性的知识转化为探索新知的方式。还积极培养学生主动质疑解惑的习惯,鼓励他们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教师,勇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比如在《火刑》一文教学中,有同学指出课文末段的说法不够严密,因为前文曾介绍布鲁诺
6、“非常大胆地提出,在别的行星上,也有生物,甚至还有像人一样有智慧、会思索、按照理性生活的动物”。我充分肯定了他敢于质疑、善于发现的精神。对于学生的较有价值的质疑,我总是引导同学各抒己见,在不同看法的碰撞中提高认识水平,通过生疑、析疑、解疑的过程,强化他们积极思维、善于探索的能力。 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所以在讲述、提问、讨论、发现、探究、练习等教学方法中,只要条件适宜,我总是优先选择让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近笔者上了公开课《一碗阳春面》。课文悬念设置巧妙,细节描写传神,是一篇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短篇精品。我考虑到这样的佳作,学生经过认真自读,是读得懂也能
7、初步品出其妙处的,所以我决定把这一课上成文学鉴赏课,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有所发现,然后在交流中加深认识。具体设计为: 第一步,布置课外自读,并以“《一碗阳春面》的滋味”为副标题,完成一篇文学短评,主要从情节安排、细节描写和主题思想等方面择其一作为评论点。 第二步,课堂交流,师生点评,并根据学生交流,理出小说的情节结构,进一步领会细节的魅力,并准确概括文章主旨——这是一曲美好人性的颂歌。 第三步,教师就有些难点和学生忽视的妙点设计问题,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