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蝴蝶之恋》——强者与弱者之间

《白蝴蝶之恋》——强者与弱者之间

ID:20946343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8

《白蝴蝶之恋》——强者与弱者之间_第1页
《白蝴蝶之恋》——强者与弱者之间_第2页
《白蝴蝶之恋》——强者与弱者之间_第3页
《白蝴蝶之恋》——强者与弱者之间_第4页
《白蝴蝶之恋》——强者与弱者之间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蝴蝶之恋》——强者与弱者之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白蝴蝶之恋》——强者与弱者之间常怀仁《白蝴蝶之恋》——强者与弱者之间常怀仁《白蝴蝶之恋》——强者与弱者之间常怀仁山西原平市电视台  读过刘白羽一些很有名的散文,如《日出》、《长江三日》、《红玛瑙》等,宏大、壮观的场面,激越、昂扬的豪情,雄健、绚丽的文采,确实激动人心、催人奋进,可以说是真正强者的散文。但仔细品味,又觉得这样的散文太政治化、时代化、空泛化了一点,缺少一个作家应有的那种独特的内心体验、深层意蕴。今天的年轻读者,大约不会亲近这样的散文。  然而,我第一次读到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时,颇有

2、点惊诧和新鲜的感觉,就像看到了另外一个刘白羽,窥见了一个“战士作家”温情、深邃的内心一角。作品的取材是那样小巧,描写了“我”对一只受伤的白蝴蝶的怜悯和救助以及白蝴蝶在“我”心灵深处激起的层层波澜。这是一个关于人与昆虫——一个自然小生命的故事,但又绝不仅仅是对人与自然、生命的一种阐释,它分明蕴涵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受与思考,饱含着深切的人生体验与感悟。这样的取材和思考,在作者过去的创作中是很难见到的。这篇散文发表于1986年,当时作者已是“古稀”之年了。时值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年代,作者能从一只小蝴蝶

3、身上,联想到人与自然、动物的关系,想到强者与弱者的关系,反思自己灵魂深处的“潜意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迈的军人对社会、人生的深思,对自我的反省和自责,这是让人感动和敬佩的。  在新时期文学之前的数十年间,刘白羽的写作题材往往是红日、大海、长江、朝霞,是巍巍昆仑、莽莽长城、顶风搏浪逆流而上的一叶扁舟、茫茫暗夜给人力量的闪亮灯火……他认为那些花鸟虫鱼、闲情逸致,负载不了新时代的雄浑与壮美,只有剪取宏大的题材和情节,才能展现伟大时代的面貌与精神。对于这种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许多评论家

4、已作过深入的分析和批评,有论者指出:“刘白羽的散文还有一个抒情主体‘我’个性消隐、共性强化的更为深层的问题——他虽然很看重‘我’的思想、感情表现,但他作品里的‘我’实际上却不是‘小我’而是‘大我’,凡属个人的一切都被剔除、抽空了,留下被抒发的都是所谓‘革命’的、‘健康’的‘战士的豪情’,实际上也就是‘人民之情’、‘阶级之情’了,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错误!离开了活生生的‘小我’和鲜明‘个性’,实际上将导致散文乃至整个‘文学’的扭曲和取消。所以,刘白羽的这种变‘小我’为‘大我’的创作倾向又典型地代表了1

5、7年间当代散文另一种‘自我膨胀’的模式。”这一评论是尖锐的,但也是中肯的。新时期文学发展到80年代,文学在回归,作家也在回归,创作摆脱了作为政治工具的束缚,而回归到文学的自身规律上来。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就是这种回归的具体体现。刘白羽过去不屑于写花鸟虫鱼,但这篇散文恰恰写了小蝴蝶;刘白羽过去反感表达个人情绪、闲情逸致,这篇散文正好表现了作者对一个自然小生命的怜惜和救助。但这样微不足道的取材,表现的却是一种很大很复杂的思想和感情,或者说表现了一个永恒的主题。  对这篇作品的多样解读,恰好反映了艺术作

6、品内涵的丰富性,有说是反映“生命意识”的,有说是表达“博爱精神”的,有说是表现“战胜命运”的,但我感觉更是对强者与弱者关系的一种深思。这些丰富的思想感情源于作者的一种个人感受、内心体验,它抵达了人类生存的哲理层面,具有一种永恒的意味。我以为,《日出》、《长江三日》等“红色经典”具有历史价值;而《白蝴蝶之恋》更具有审美价值,是真正的艺术精品。  《白蝴蝶之恋》中的环境描写,既是一种真实、具体的自然环境的再现,同时又是对社会环境的一种暗喻、一种象征。这是初春时节,一片嫩绿的草地,一棵“古老婆娑”的大树,

7、春意盎然,阳光明媚。但毕竟是初春,乍暖还寒,冬意未尽。如果来一阵风雨,就会骤然变冷,“春寒料峭”,特别是在北方,更是“五风十雨”,那些小草、小花,以及蝴蝶、蜜蜂之类,就要经受暴风雨的摧残。然而季节已然是春天,冷风冷雨就不会太久,风雨之后,又是阳光普照,万物复苏。这是写自然季节吗?是的。但又不完全是写自然,这又是一道社会风景。在整个社会发展中,也充满了四季轮回、风霜雨雪。时代的更替,社会矛盾的爆发,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常常会在人们猝不及防时发生。运动一来,就把许多人,特别是一些弱者,抛进了社会的“暴风骤

8、雨”中。作者是一个“革命作家”,又长期担任文化、文艺界的领导,对此深有体验。但他对社会发展中的“政治风雨”,并未感到震惊和沮丧,他清醒地认识到,这同自然界的变化一样不可避免,“政治风雨”过后依然是“蓝天丽日”。在这些描写中,又饱含了作者对社会规律的宏观认识和乐观主义精神。  刘白羽是一个社会、政治意识很强的作家,我相信眼前“风雨白蝴蝶”这样一幅图景,一定会勾起他更多的社会、人生遐想。那只被暴风雨摧残而变得奄奄一息的白蝴蝶,是那样美丽、纤巧、脆弱,它凭借“非凡的勇气”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