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四中2014-2015届高三元月月考语文卷

松滋四中2014-2015届高三元月月考语文卷

ID:20945135

大小:11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18

松滋四中2014-2015届高三元月月考语文卷_第1页
松滋四中2014-2015届高三元月月考语文卷_第2页
松滋四中2014-2015届高三元月月考语文卷_第3页
松滋四中2014-2015届高三元月月考语文卷_第4页
松滋四中2014-2015届高三元月月考语文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松滋四中2014-2015届高三元月月考语文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松滋四中2014-2015届高三元月月考语文卷命题人:彭先进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是A.炽热/敕造阐明/孱弱毗邻/考妣脸颊/汗流浃背B.押解/解数压轴/妯娌棕榈/闾阎恪守/一丘之貉C.埋怨/阴霾癖好/譬如夹道/夹袄伺候/肆无忌惮D.佣金/佣工谄媚/颤抖琴弦/玄虚脊梁/掎角之势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气概吊脚楼安分守己文过饰非B.陷阱绿茵场不落言荃绵里藏针C.噩梦影碟机披沙拣金震聋发聩D.临摩爆冷门首屈一指金碧辉煌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

2、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空灵与和谐,是诗的生命。诗不是人的某一感官的享乐,而是全感官超感官的体验。美的画和好的诗,都是心灵的智慧晶体。②品赏林凡画作,只觉画面无一赘疣,无一蛇足,虚灵飘逸,无尽。他之所以能“于无佛处称尊”,因了他在艺术创作中不蹈故常,。 A.以及陶醉趣味处心积虑B.甚至沉醉风韵独具只眼C.而且滋养风采挥洒自如D.乃至迷醉韵味别具匠心4.下面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叶嘉莹这位学者对于青少年可能还比较陌生,但对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大学生和学者来说却十分熟悉,她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3、B.专家除了为社员们传授棉花高效栽培技术,还深入田间地头,查验、采集土样,走进种植户家中,询问棉花种植中存在的问题。C.高密方面将围绕莫言旧居,打造一个莫言旧居乡村文化体验区,内容包括莫言小说中提到的红高粱酒坊、蛙码头、会唱歌的墙、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酒缸塔。D.“北京APEC期间放假”的消息发布之后,迅速成为网络热点,面对如此“天降长假”,北京的小伙伴惊呼“幸福来得太突然”,感觉有点手忙脚乱。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一个能体现中国民性弱点的典型人物。阿Q健忘,

4、被王胡揍了一顿,又被“假洋鬼子”打了一棍,想着“儿子打老子”便忘了,但也有难忘的,临死之前他对画押的圆圈的不圆一直耿耿于怀。B.在《红楼梦》中,作者对王熙凤的描写在笔墨上不亚于宝玉、黛玉和宝钗。王熙凤深得贾母的宠爱,贾母曾当众戏称她为“辣子”。她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从“协理荣国府”可以看出她有非凡的治家本领。C.《论语》中我们看到一个鲜活的孔子形象,他和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会生气斥责白天睡觉的学生“朽木不可雕也”,也会对他欣赏的学生颜回连连称赞,对他不以为然的举动,他会“莞尔而笑”;被人误解,他也

5、会急得指天发誓。D.情节在小说中使用的密度和写法,直接影响到小说故事性的强弱。如《清兵卫与葫芦》贴着故事讲,多勾勒白描,而《在桥边》则穿插了大量描写和议论,故前者比后者故事性强。二、现代文(论述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6—8题。(9分)诗的境界(节选)朱光潜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见是产生诗的境界的重要条件。诗的“见”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

6、,亦可为“知觉”。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就是“名理的知”。但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把全副精神专注在它本身形象,如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的“意象”。这种“觉

7、”就是“直觉”。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读崔颢《长干行》,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就从诗的境界迁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这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

8、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引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