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伴周围神经病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伴周围神经病

ID:20943011

大小:381.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0-17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伴周围神经病_第1页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伴周围神经病_第2页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伴周围神经病_第3页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伴周围神经病_第4页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伴周围神经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伴周围神经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伴周围神经病大头医生编辑整理英文名称monoclonalgammopathywithperipheralneuropathy别名paraproteinemicperipheralneuropathy;副蛋白血症周围神经病类别神经内科/脊神经疾病ICD号G64概述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合并周围神经病,也称之为副蛋白血症周围神经病(paraproteinemicperipheralneuropathy)。血液中出现过多的M蛋白时称为单克隆丙球病(monoclonalgammopathy),又称免疫球蛋白病、副蛋白病或浆细胞病

2、。血液中出现M蛋白对周围神经的病理意义在于M蛋白中包含一种或多种抗髓鞘或轴突膜的抗体,如抗MAG、GM1和GD1抗体。在原因未明的特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有10%合并单克隆丙球病,而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球病(monoclonalgammopathyofundeterminedsignificance,MGUS)中有29%~71%合并周围神经病,提示单克隆丙球病与周围神经病有关。概述丙种球蛋白又称γ球蛋白,正常情况下进行免疫电泳,丙种球蛋白有恒定的区带。M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异常丙种球蛋白,可通过免疫电泳或免疫固定实验(immunofixati

3、ontest)检出。该蛋白通常为单克隆抗体蛋白,是由源于B细胞系的单克隆浆细胞过度增殖并分泌产生,故称M蛋白(monoclonalprotein)或M峰(M-spike),又称副蛋白(paraprotein)。正常人群中可以有M蛋白出现,30~40岁出现率为0.1%,70岁以上年龄组可达3%,随年龄的增加及合并感染和炎症性疾病,该比例可能还会增大。概述1/3的单克隆丙球病见于已知的临床综合征,称为恶性单克隆丙球病,包括多发性骨髓瘤(症状性多发性骨髓瘤、骨硬化性骨髓瘤、浆细胞白血病、髓外浆细胞瘤、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等)、Waldenstr

4、om巨球蛋白血症和淋巴瘤(Casetleman’s病、高敏性肾病和慢性白血病)。余下2/3包括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冷球蛋白血症、重链病和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球病(monoclonalgammopathyofundeterminedsignificance,MGUS),后者又称良性或非肿瘤性单克隆丙球病,其特点为血清M蛋白低于3g/L,骨髓中浆细胞比例通常在5%以下,尿中无或仅有少量M蛋白,无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和溶骨性损害。概述血清M蛋白水平稳定,不伴有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淀粉样变性等有关疾病。但MGUS有时只是一个过渡性阶

5、段,约15%可发展为骨髓瘤,3%可分别发展为巨球蛋白血症和淀粉样变性。流行病学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onoclonalgammopathyofundeterminedsignificance,MGUS)多见于老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50岁以上约有1%,70岁以上可达3%。MGUS有29%~7l%合并周围神经病,患者多数无明显症状,常因无关疾病就诊而发现M蛋白。M-蛋白多为IgG。IgA和IgM共占1/4左右。而临床上特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有10%合并单克隆丙球病。病因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免疫球蛋白病、副蛋白血症及血内蛋白异常

6、症,此组疾病也被称为浆细胞病。是一组肿瘤性或具有肿瘤倾向性的疾病,由源自免疫B细胞系的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并分泌免疫球蛋白而引起。周围神经髓鞘由多种糖脂和糖蛋白构成,其中鞘糖脂(glycosphingolipids)和髓鞘相关蛋白(myelinsheathassociatedglycoprotein,MAG)被认为是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的相关抗原。鞘糖脂包括神经节苷脂(GM)和硫酸糖苷脂,前者根据所含唾液酸数量的不同又可分为GM1、GM2、GD1a、GD1b、GT1B、GQ1b和LM1。病因后者包括脑硫脂和SGPG(sultate-3

7、-glucuronylparagloboside),其中SGPG与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关系最为密切。由于不同抗原的空间分布不同,各自介导的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点也不相同。如GM1主要分布在运动神经的髓鞘上,由它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为单纯运动神经病。GD1b主要分布在感觉神经的髓鞘上,因而介导产生感觉性周围神经病。MAG是神经髓鞘上的一种较小的糖蛋白,集中分布在轴周施万细胞膜和髓鞘的结旁襻上,是连接轴突和施万细胞的黏附分子,它含5个类免疫球蛋白区和一个碳水抗原决定簇,该抗原决定簇可以与HNK-1黏附分子发生反应。发病机制单克隆丙球病合并周围神

8、经病的重要病理机制是M蛋白中含有多种直接作用于髓鞘和轴突膜的抗体。如MAG抗体能插入排列紧密的髓鞘板层结构中,并与MAG结合,从而破坏髓鞘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导致产生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免疫组化研究已经发现周围神经上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