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42323
大小:6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8
《中印关系的回顾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中印关系的回顾与展望马加力前言:各位,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中印关系。当今国际社会对印度非常关注,印度又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中印关系就成了人们关注的课题之一。印度是我国西南方向的重要邻国,在历史上,中印两国曾有过非常密切的联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佛教东传为代表的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当然中印之间的交流也不是单向的,印度从中国引进了非常多的先进技术,说制糖技术。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印关系的交往一直以友好相处为主旋律,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一直持续不断。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印两国在反帝反殖方面有一些合作,特别是抗日战争当中,印度国大党政府还派遣了援华医疗队。柯棣华参与的印度医疗队对中国抗战的将士给予医护扶持,谱写了中印关系近代交往的新篇章。从全球化的背景下及当前国际战略格局过程中看中印关系,中印两国近六十年来或六十多年来双边关系的发展大多是双方在国际上的合作。五十年代,中印两国关系十分密切,相当友好。当年,毛泽东、周恩来跟印度领导人尼布鲁都有很好的交往,双方都有互访。当时双方领导人提出了一个口号——中国印度是兄弟。双方领导人的互访场面非常热烈,万人空巷。这种先例始于尼克鲁到中国来访问。当时中印双方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尤其是某些在某些国际场合,特别是在亚非会议上中印两国对于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维护新兴国家的利益作出了共同努力。六十年代时期由于中印双方在边境问题上的争议,中印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倒退,两国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冷却。这一时期由于印度国内部分势力在中印关系方面发挥了比较消极的作用,布鲁尼在边境问题上采取了强劲措施,不断将印度控制的边界线向前推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方面初期还跟印度进行了很多谈判,周恩来总理到印度跟尼布鲁进行了会谈,力争解决这一问题。但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双方所处的国内环境使这一会谈没有取得成功。1962年,中印由于边境争端起了冲突,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中印关系一直处于低潮当中。这一低潮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中期,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庆游行,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对当时的印度驻华代办纳拉亚南先生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印两国是邻居,有问题可以好好谈,但是双方还是要坐下来发展双方关系。毛泽东主席发表了这一讲话,印度驻华代表立即将此信息传递给印度方面,中印双方关系开始回升。1988年,12月,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先生率领代表团到中国访问,这一访问被称为“化冰之旅”。这说明中印双方在经历了关系的冷淡之后都意识到,作为两个山水相邻的发展中的大国,都有必要改善彼此的关系,有必要加强在国际场合的合作。因此拉吉夫·甘地的访华具有历史意义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1988年到1998年,中印双方的关系发展的比较顺利,双方的领导人进行互访,经贸关系也开始有所增长,其它方面的接触合作也有所加强。特别是1991年李鹏总理访问印度,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访问中国,双方签订了《中印边镜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边界地区形势比较稳定,总体形势发展比较好。1998年印度进行核试验,在不到48小时的时间内,连续进行了五次核试验。这次核试验印度以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威胁为借口,矛头直指中国,关于这个事件中国方面做出了非常强烈的反应,中印关系又有了挫折,中印关系双方的关系有所减少,但总体上因为中印关系内在动力的推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后,中印双方的关系又开始恢复,中印关系终于重新走向了正轨。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印关系走向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总体大势是非常良好的。1950年中印建交,中印双方关系进入了基本轨迹。1947年,印度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印度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并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到2010年,中印两国将共同庆祝中印建交60周年的活动。因此回顾中印关系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中印关系的快速发展当前我们研究中印关系首先应看到中印关系的快速发展。1988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以后,中印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多年来停滞不前的局面。1988年之前,中国在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方面经常出现的合作是中国、美国、苏联,中美苏,有时候是和日本、欧洲,但很少是和印度,这事因为当时和印度的关系比较冷淡。1988年之后,中印双方之间的关系才开始升温。进入了新世纪之后,也就是21世纪,中印关系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印双方之间的交流不仅局限在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民间的接触也开始增多起来。(一)政治关系日益密切中印之间的政治关系往往是双边关系的主流方面,从新世纪以来,中印双方的高层接触是比较频密的,中因双方领导人都先后进行过互访。从2001年开始,朱镕基总理、李鹏总理,李鹏委员长、李瑞环同志、温家宝总理、胡锦涛国家主席都访问了印度。印度方面,从2000年以后,历届政府,特别是2003年,瓦德帕依总理率团来中国访问,2008年,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对中国进行访问,这种相对密集的访问标志着双方政治关系的发展,双边关系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除此之外,中印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在外交层面上,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在印度的孟买和加尔各答都建立了领事馆,印度在中国的上海和广州都建立了领事馆,这标志着双方之间的政治关系是非常好的。特别是1993年,双方签订了非常重要的协议。这一协议对于保持有争议的边界地区的和平与安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奠定了边界地区稳定的基础。1996年,江泽民主席访问印度,签订了在军事领域的新协议——《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议》,即双方的军队以及双方的指挥官都要有一些沟通,只有相互沟通才能建立新的信任。这一协议使1962年之后中印两国军队就保持的对立状态得到了暂时的解决,边境问题若解决不了,则就难以维持双方的和平与稳定。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印两国在安全观上也达成了很多谅解与共识,双方领导人及军队领导人的互访加强了双方的信任。2000年5月,印度总理纳拉亚南访问中国。在此之前,印度以中国为借口发展核武器,并向其士兵灌输中国威胁论的观念。2000年5月,印度总统和中国方面就安全观的问题达成了重要共识:中印双方互不构成威胁。因为大国之间的安全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安全观的问题没有解决,双方都以对方为对手,为威胁,那么其它方面的关系肯定受到威胁,包括经贸关系,文化关系,人员往来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这一协定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印互不构成威胁的问题。当然现在也不能说没有问题,特别是印度方面,对中国威胁论的炒作还是有一定市场的。从积极的方面看中印之间的双方关系,2001年中国领导人访问印度,中印关系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动力,开辟了新的领域。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领导人签订了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即指导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中印关系应遵守的原则及规定中印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各领域展开合作。这一宣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5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印度,双方建立了高层次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双方还签订了一重要文件,就是《关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200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印度进行了访问,双方提出了关于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十项战略,从十个方面、十个重要的领域来推进中印双边的这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1月,印度总理访问中国,在中国的贸科会、社科院、社会科学院都发表了演讲,获得了中国工商界及中国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印度方面包括政府层面也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良好关系。2008年8月,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前总理拉蒂夫甘地的遗孀,印度最大的执政党的主席,在印度政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率团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中印双方——中联部和印度的拉蒂夫·甘地议会,共同举办了纪念拉蒂夫·甘地访华20周年的活动,使中印双方谅解达到了新的高度。其次两国领导人在其它国际场合也有相当频繁的接触。到目前为止,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跟印度的总理已有过八次接触,如亚欧峰会、APEC会议,这样双方的政治关系更为密切。具体表现在对话机制不断完善,包括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谈机制、战略对话机制、财经对话机制、反恐对话机制及中印名人论坛机制。我有幸参加了每年一次的中印名人论坛活动,即双方代表人物非常熟悉这一领域的人士组成两个代表团,轮流在两国首都进行交流与探讨,推进中印关系。(二)经贸往来明显加强中印关系的发展还主要体现中印的经贸交往上,中国当前的对外贸易主要的部分是发达国家,但发展中国家中印度是最大的贸易伙伴,从1988年不到一亿美元的贸易额,发展到2007年387亿美元,中印贸易额的增长速度一般都在年均40%上,估计2008年有可能超过五百亿美元。另外中印两国的领导一再确定双方的贸易目标,2000年前后是200亿,300亿,400亿,但中印双方的实际贸易额不断地打破双方领导人确定的经贸目标,中印关系在经贸方面的前景与发展非常好。双方贸易关系不仅体现在贸易上,还体现在经济上,即双方的投资和技术合作,尽管这些投资还不是很大。如中国的华为、海尔、康佳,很多企业在印度都有投资,并且投资额都在不断的增大。同时印度对华投资的企业,如宝塔集团在中国的投资。另外,由于印度的信息产业比较发达,信息人才比较多,信息培训更有经验,中方也欢迎印度的信息行业人才到中国开设机构进行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的培训。最后,中印之间的双方承包工程,主要是中国方面承包工程比较多,并且是一支实力非常雄厚的队伍,这对加强两国的经贸关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军事关系明显改善中印关系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这表明两国合作的程度或层次是不一样的。军事领域的合作很容易打破对安全观方面的疑虑,对此中印双方都做了很多工作,从1996年双方签订《在中印边境军事控制地区实行信任》的协定以来,中印两国的军方领导人进行了多次互访,中印两国军队,特别是两国边境地区前沿的军队也有沟通与交流。中高级的军官也有一些交流,如国防大学接纳印度军官到中国培训。中印两国海军也多次进行了海上军事演习,包括联合搜救演习、联合反恐演习。陆军也有相关的合作,2007年,中印两国陆军昆明进行了陆上联合演习。1998年12月中国军队与印度军队进行反恐演习。这些军事演习增加了两国军队的互信,增加了对对方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对方的疑虑。目前印度方面表示印度空军也有意愿与中国空军进行联合演习或联合训练,目前这一事宜正进入双方探讨的过程中。 (四)国际合作日益增多中印之间的关系延展到第三方,就是中国与印度和第三方有合作,比较重要的是中国、印度、俄罗斯之间的合作机制与合作框架,三方领导人已同意在能源经贸、反恐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科技领域之间的合作,这种战略关系在当今的战略格局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印度、俄罗斯都是大国,中国有13亿人口,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罗斯的综合国力也非常强;印度也是个人口大国,有11亿人口,有比较好的基础设施及比较强的国际影响,中国、印度、俄罗斯探讨合作,不仅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会推动三边间的合作,使三边都受益,这对加强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的地位是很有好处的。另外,2006年,中国、印度、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在圣彼得堡的八国峰会期间正式举行了会晤。2008年,三国领导人也在多边场合举行会晤,并且三边关系又发展到金砖四国的关系,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共同集会探讨如何在全球化的情况下进行四边合作。可见中印关系的发展改善对更大范围的利益都有好处。另外,中国和印度关系持续友好,最终导致中国成为南盟的观察员国家,印度也采取了支持态度。反过来,中国目前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印度也希望成为观察员国,实际上中国欢迎印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二、中印关系面临的挑战目前,中印关系之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中印关系就很难快速的健康发展。我经常出访印度,到目前为止至少有25次,所以对印度的了解可能比较多一些。中印之间的问题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边界问题的制约、西藏问题的干扰、安全观念的疑虑、经贸关系的纠纷。(一)边界问题的制约中印关系发展之所以受到很大的制约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中印边界问题没解决。中印在1962年爆发了一场边界战争,战争的起因各方说法都不一样,从中方角度来看战争的起因是由于当时的印度政府推行了一条错误的路线,在边界问题上采取了前进政策,使中国忍无可忍,被迫的进行自卫反击,中方称这场战争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印度方面则将这场战争说成中国强加给印度的,而国际社会部分西方学者也这么认为。但在此有必要澄清一下,边界问题的发生主要责任在印度。中印边界发生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印度政府错误的将一条非法的边界线强加给中国,中国是不可能接受的。中印边界全长将近2000公里,除了中间一段外中印边界东段争议的面积最大,当前中印边界大概分成几段:中印边界的东段、中段、西段。这三段中印边界实际上没有边界,中印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所以印度方面说中国占领了印度多少领土,是不对的,中印边界从来没有正式的、双方政府认可的,符合《国际法》规则的划定。但中印边界存在着一条由于历史和行政管辖造成的传统习惯线,特别是中印边界东段,这一争议面积大概有9万多平方公里,中段大概是2000多平方公里,西段大概3万多平方公里,西段中方控制的多一些,东段主要是印度控制在争议面积上。这个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上世纪英国殖民主义者造成的恶果,当时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印政府引诱、欺骗和强迫西藏地方政府和当时的中国政府在印度西姆拉签订了所谓的“西姆拉协定”。在该协定签订之后,英印方面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背地里达到了默契:双方在英印方面提供的地图上画了一条线,以喜马拉雅山分水岭作为分界线,但中国中央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而西藏地方政府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公开宣称。所以说中印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中印双方的边界问题就需要根据双方历史、现实、民族情感各方面的因素通盘考虑,我们应该采取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两国人民感情 、互相谅解、互相调整的原则来解决边界问题。否则中方坚持中方的立场,印方坚持的立场,若都坚持不肯定让步,这一问题肯定得不到解决。目前中印双方关于边界问题的特别代表在充分考虑历史的基础上达成了解决边界问题的基本原则与协议。因为一直以来,西藏地方政府对东段实行了有效地控制,特别是在达旺地区。这一地区又有其特殊性,达旺是六世达赖喇嘛的诞生地,这一地区有一个达旺寺,与拉萨主要寺庙都有非常密切的宗教关系。历史上,这一地区有西藏地方政府行使行政权力,派驻武装、收取税收。但印度方面仍然以英印当局当时强加给中国的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双方的边界,并按照这一界限排兵布阵,部署印方前沿哨所。更过分是印方的部分地区还越过麦克马洪线占领部分地区,这是中国人民不答应的,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也采取了坚硬立场。一般而言,解决边界问题需要几个步骤,一是要确定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印度方面也拿出了一些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证据,而且地面在印度的控制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要解决边界问题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原则。第二,要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就要划定大概的走向及框架。第三,要谈论如何具体划线。目前我方在中印边界问题的会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双方需要就解决边界问题的走向及框架的方面努力。中印双方要同时具有强烈的政治意愿及强有力的政府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边界问题谈判都需要双方要有妥协,但这一妥协是有原则的,要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边界问题,达成公平合理的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目前的边界问题基本上还能够保持和平与安宁,边界局势基本稳定。但边界领土问题是非常敏感的问题,它涉及到每个民族的民族心理,涉及到民族主义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带来很多问题,甚至会引发社会动荡。因此中印双方的边界问题还需要双方继续做出认真、艰苦的努力,运用双方各自的政治智慧来促使这一问题得到比较合理、圆满的解决,促使中印双方真正成为能够心贴心的战略伙伴。(二)西藏问题的干扰1959年,西藏叛乱后达赖喇嘛带领部众逃亡到印度,印度方面接纳了他们,实际上是一种鼓励接纳的态度。此后,达赖集团在境外的主要基地就是印度,达赖流亡政府——所谓的嘎下政府在印度北部的达兰萨拉,达赖集团以印度为据点从事着分裂中国、民族独立的政治活动。50年代至70年代,印度方面将西藏问题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重要筹码,容留、纵容、支持流亡藏人在印度从事反对中国、分裂中国的政治活动。后来由于中国方面的交涉,印度也看到了这一问题的实质与要害,当前印度方面对西藏流亡政府的态度是:印度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印度政府不允许流亡藏人在印度领土上从事反对中国的政治活动。印度政府的声明对我们是非常有利的,但事实上印度方面在心理上还将西藏问题作为筹码同中国展开交往。过去的很多年,印度部分政客经常会见达赖喇嘛,给予流亡政府精神、政治上的支持。达赖集团从事的活动对中国国家利益具有非常大的损害,中方希望印度能够恪守诺言坚持承诺,限制流亡藏人在印度领土上从事活动。目前在印度的流亡藏人,特别是流亡藏人中的藏青会、藏妇会,经常组织抗议活动,甚至冲击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印度方面应该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乃至最终取缔流亡藏人的政治活动。(三)安全观念的疑虑安全观念是两国交往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中印双方对安全环境的看法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对方是否有能力构成对我方的安全威胁、安全挑战、安全压力 。坦率的讲,目前中印双方在安全问题方面缺乏足够的战略互信。这种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这种信任赤字发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印双方之间有问题出现时总是考虑负面方向。例如,中国发射载人航天器的举动,印方就认为是中方在外空军事化的一大步骤,而这种军事化将直接威胁印度国家的利益。其次,中国与巴基斯坦这种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非常正常的双边关系,但印方认为中巴之间的友好交往是针对印度的,当然在冷战期间不排除这种战略思考,但目前的整个环境和冷战期间是不一样的。当时南亚地区是以美国和巴基斯坦,印度和苏联为主,我们称之为双打对抗。当然巴基斯坦处于特殊的战略地位,跟我们的关系很好,特别是中美建交过程当中巴基斯坦充当了一个秘密渠道的这么一个角色,那么我们当然要感谢巴基斯坦,我们跟巴基斯坦发展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经过时间的考验,中国人大概心目中实际上对巴基斯坦有一种很深的情感。我感触最深得就是2008年中国奥运会的时候,当时在运动场上在鸟巢,运动员入场的时候掌声最热烈的两个,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团本身,第二个就是巴基斯坦代表团,当巴基斯坦体育代表团一进入鸟巢会场的时候,我想观众那种掌声是发自内心的,是由衷的。目前中巴之间的关系仍然是非常好的,而且在新环境、新条件下中巴之间的关系又有了新的发展。由于印巴关系长期对立、军事领域之间的长期对峙,从而导致印度方面对中国缺乏基本的战略信任,所以对中国产生一些战略误解。中国也属于印度的安全威胁之一,至少是潜在的威胁,这种观念势必影响中印之间关系的发展。如印度搞导弹实验,首先将中国作为目标。印度发射烈火三型导弹时,首先将中国上海、武汉作为目标,显然内心深处将中国作为一种威胁,倘若这种威胁不解除,势必影响中印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处理双边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处理中印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注意印美关系。实际上,倘若印美量过正常发展关系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世界上任何主权国家都有权利和另外一个国家发展双边关系。但是印美之间的外交关系背后有针对中国的内容,印度希望和美国发展关系来加强印度的战略地位,同时得到经济实惠和军事实惠。从美国来说,美国有意利用印度来遏制中国。对此,我有一个经历美国驻印度的大使前年年底到中国来,还专门与我畅谈中印美关系问题。美国驻印度大使提到,美国无意利用印度遏制中国。我方利用《美国国家安全报告》、《美国战略评估报告》中的段落直接表明,美国确实有这样的意图,并直接在美国官方文件中表现出来。尽管近年来中美关系发展的相对顺利,但中美关系在战略层面确实有大的矛盾和冲突,美国也有利用周边大国牵制中国的意图。(四)经贸关系的纠纷中印经贸关系发展的非常快,印度是双边贸易中发展最快的国家或之一。中印之间的贸易往来每年在40%左右的增幅,差不多不到两年就翻一番,这一速度相当客观。照此预计,如果中印贸易关系发展顺利,用不了几年中印贸易总值就会达到1000亿美元。经贸关系成为双边关系的物质基础,尽管与政治关系不相对称,但毕竟有很大的相关性,势必会使得双方工商界有更多的解除,增加了解,增强信任。目前中印之间的经贸往来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印度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中国的很多产品出口到印度,由于印度很多民族工业或中小企业效率非常低,中国出口的商品非常具有竞争力,这样中国的商品对印度的民族产业有非常大的冲击。比如,中国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没有政府补贴的,但印度认为是存在政府补贴的,中国市场实在向印度倾向,意图将印度本土的相关企业打垮,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在国际市场上,产品质量好、价格优肯定会打破市场。在中国遇到的来自世界各国的反倾销调查案中,印度占绝大部分。另外中国在印度的投资还遇到了一个障碍——安全门槛。印度并不将中国作为一般国家来看待,对待中国的态度是不友好的,是敌性的。 即使在双方投资问题上,中国对于印度而言也是一个值得特别审查的国家,比如中国的华为及其它公司希望在印度增加资本或者吸引投资,但在印度受到了特殊的待遇。如前些年中国在孟买港竞标得到了一个工程——孟买港的疏浚工程。结果印度有关部门以中国处理这一工程就有可能影响印度国家安全为由,将竞标否掉,这不仅仅是经贸关系,实际上也涉及到政治安全互信的问题。其次,中国通信企业在印度扩大投资,印方认为会垄断印度的通信市场,而且有可能通过某些技术手段得到机密。印度心理上有这种问题,就会影响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中方深圳的某家公司,大概是天达公司承建印度机场廊桥,印方也有人认为会涉及到印度国家安全问题。因为倘若承建方在机场廊桥设置专项装置,印度领导人出访或印度机场的运转情况中方都可以得到信息,威胁印度的国家安全。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大家都坐过飞机,飞机廊桥完全是民用的,不可能搞一些名堂。但因为印度心理上有一些不良的东西在起作用,所以最终这一合作也没有达成。现在中印经贸关系应该说总体上发展的非常迅速,但是也需要不断的排除各种障碍,这样中印的双边经贸关系才能达到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目前中印贸易中国出口的主要是机电产品,包括鞋类、服装、小家电、五金等在印度非常有市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产品大都物美价廉,但质量与日本、韩国相比技术层面几乎毫无差别,但是整个价格还要比日韩的要低很多,所以在印度非常具备市场。目前中国逐渐向印度输入了中高端产品,双边贸易量逐渐增多。中国从印度进口的最主要或大宗产品就是铁矿砂,这是由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的钢材需求决定的,所以每年我国都要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铁矿砂。其中,从印度进口铁矿砂的量是非常大的,主要是由于印度铁矿砂的品位相比较非常好,印度铁矿石的品味一般保持在62%—67%左右,极个别的超过70%。同样炼一炉钢,投入的铁矿砂可能是40%、50%,而我们国内矿山的品位只有20%左右,因此我国从印度进口实际上是非常合算的,所以近年来我国从印度的进口量在逐年的增加。但也存在摩擦问题,如我国希望与印度签订长期的贸易合同来稳定铁矿砂的价格。毕竟国际市场上铁矿砂的价格大起大落的非常厉害,通常在20美元至120美元之间起落。所以假如双方能够达成长期的供货协议,保障双方的长期供货与按照合理价位稳定铁矿砂的价格,这样对中印双方之间的贸易合作都比较有利。另外,印度至今并没有将中国作为市场经济国家,涉及到反倾销的问题,就会提出中国并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商品的成本不是按照市场的规律制定的,同时还有其它诸多问题影响双方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发展,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三、中印关系存在的机遇以上是关于中印关系稳步发展阶段,同时也了解了中印关系目前存在的一些消极因素。既然能够看到中印关系存在的机遇和积极因素,那么就能看到更大的光明与希望,应该讲中印关系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还是相当大的,毕竟是两个相邻的发展中国家。(一)对建立国际秩序的看法具有相似性中印对于国际秩序,尤其是当今世界的秩序看法具有相似形,中印双方都希望看到多极化的、民主化的世界,而不愿意看到由一极主宰,少数国家发号施令的世界。冷战结束后,由于苏联解体,世界上只有美国一个超级大国,而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则受到了中国和印度的批评和谴责。中国和印度都不希望看到这一点,这并不是煽动反美情绪。具体到美国的强权主义及霸权政治具体事例,比如台湾问题、澳门问题等,很多从新中国建国到现在的很多问题都有美国霸权主义的影子。同时,印度作为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它也不希望看到美国实行强行政治与霸权主义。因为冷战时期,印度 也受制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1971年印巴战争期间,美国将航母开到了孟加拉湾,实际上是在向印度施加压力,印度感受过美国的霸权主义,因此对美国现行的做法是不满意的,印度和中国一样希望看到多极化的世界,希望获得国际政治国际化与民主化,由更多的国家参与决定世界事务。(二)对国际行为准则的认识具有共同性在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应该如何行事与表现,中印之间具备相当大的共同性。中国处理、从事国际行为遵照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印两国在1954年共同提出,这一原则,应该是现在和今后处理国际关系所从事的基本原则。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精神是吻合的,和现在国际社会的绝大多数国家愿望是吻合的。而中印两国在这一方面讲是有很多共同语言的。比如人权问题,中印两国都认为人权最重要的方面是发展权,发展中国家首先要发展。其次人权是一国国内主权内的事情,尽管这一问题也要在国际社会讨论的范围内,但基本上应该有本国国内自行解决,否则也需要在联合国的框架下解决,而不需要某一国家横加制裁、横加指责,这显然是中国和印度都不能接受的。其次中国和印度都不同意西方国家动不动以经济制裁来达成某项政治目的的做法。这一点,中印之间也具备共同点。(三)对经济贸易合作的要求具有互补性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经济改革,并且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样其实中国非常需要和世界上的国家进行经济合作、贸易往来。1991年,印度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印度希望讲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改变成现代化、繁荣、强大昌盛的国家,甚至要在不久的将来变成发达国家,这样印度就需要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巨大努力。因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展,所以从这一点出发中印之间的经济具备一定的互补性。实际上,中印双方的经济结构也存在一些差异。上文提到印度的铁矿砂中国就非常需要,其实中国的部分商品印度也非常需要,比如中国生丝印度就特别需要,印度妇女都穿纱丽,一个妇女可能至少有五、六套纱丽,富家女子可能有几十套、上百套纱丽,而一个纱丽都是由五、六米长的丝绸做的。印度自身有一部分丝绸,但中国的生丝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优异,能够满足印度的生丝需要。印度在信息技术方面即软件方面在世界上处于前列地位,中国发展需要信息工程方面的软件人才与软件技。另外,印度的渔船工程、制药业也有独到的地方,这些都需要中国学习和借鉴。中国方面也有一些东西印度方面非常感兴趣。如中国的小高炉技术、小水电技术、农业技术、空间技术,印度方面都非常有兴趣。这样双方可以取长补短,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依赖。这样中印双方在技术上的互补会增加中印经贸关系的信心。(四)对对方崛起的态度出现包容性1982年,邓小平说,崛起不存在中国对印度的威胁,也不存在印度对中国的威胁,中国希望印度发达,也希望印度发达。中印两国对人类都有共同的责任,就是要利用和平的环境来发展自己。并在有余力、有条件情况下对国际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对中印两国而言,发展自己就是伟大的任务,因为中印两国目前至少24亿人口,解决24亿人口占世界将近40%的人口群的发展问题就是贡献。中国不把印度作为威胁,我不赞成我国媒体将印度称作中国威胁的说法。我经常与印度的官员、民众、学者有很多交流,告诉他们中国无意威胁印度,中国国内现代化的任务非常艰巨,另外还要应对国际问题与压力,无意针对、威胁印度。 当前印度也在崛起过程中,综合国力也在加强,那么印度对于中国的态度,其实内心深层还是有一种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消除这种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就变得非常重要。目前其实印度这种观点就非常少了,这一点中印双方都表现出了较强的包容性。世界很大,亚洲很大,世界很大,中印之间都可以共同发展。目前西方世界都在炒作中国针对印度,印度的某高级官员就表态,我们不应该说中国对印度如何,印度对中国如何,而应该是中印之间要如何。因为中国经济崛起如此迅速,不排除世界某些国家及印度对中国怀有嫉妒心理。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其实不仅对中国社会好,对周边国家,包括印度也会从中受益。比如中国出口的质优价廉的商品印度老百姓就非常欢迎。另外中国也是如此,对印度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也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印度毕竟是我国最大的邻国之一,同样是发展中的、崛起中的国家,在国际社会多变场合扮演重要角色。这一点在印度提出来的“印度无所不在”的观点中就能窥见,目前很多国际场合都可以看到印度的身影。近几年来我们经常在国际场合看到缠着包头、穿着西和服装的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国际社会上频繁出现,这就需要中国有一种健康、自信的心态来看待印度的崛起。这样中印两国双方才能互相学习、裁长补短。总结:最后,中印两国是山水相依的邻国,又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尽管中印之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两国在政治上的合作性高于排斥性,经济上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对国际问题的看法相似形多于相对性,文化上的亲缘性重于排他性。所以中印双方应该采取加强合作、增加信任、减少摩擦、避免冲突的方式,相信随着双方政治互信、经贸互惠、文化互通的加强,有着东方巨龙之称的中国和有着南亚大象之称的印度,必将创造共同繁荣的景象,也必将为两国24亿人民带来更大的福祉,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有一句话叫做“龙象共舞,双赢可期”,这是我们的希望。—结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