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优秀课件(用)

《逍遥游》优秀课件(用)

ID:20920561

大小:1.03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0-17

《逍遥游》优秀课件(用)_第1页
《逍遥游》优秀课件(用)_第2页
《逍遥游》优秀课件(用)_第3页
《逍遥游》优秀课件(用)_第4页
《逍遥游》优秀课件(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逍遥游》优秀课件(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逍遥游《庄子》逍遥游《庄子》“逍遥”,也写作“消摇”。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课文学习重点①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②了解庄子想像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③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④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言句式。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背景呈现◆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当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庄周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地批判,发出沉痛地抗议。一方面“窃钩者诛

3、,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羞与为伍,但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他无力改变现实,又心有不甘,所以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关于《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

4、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全文分两大部分,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因为“有所待”而失去自由,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了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迁徙(xǐ)坳堂(ào)草芥(jiè)夭阏(è)決起(xuè)蜩蝉(tiáo)舂粮(chōng)蟪蛄(huìgū)大椿(chūn

5、)斥鴳(chìyàn)泠然(líng)万仞(rèn)蓬蒿(hāo)听课文朗读,积累字音第一部分: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第二部分: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第三部分: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课文思路疏通文句,分析:1.文章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这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6、但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自然界大到鲲鹏,小至漂浮的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都不是真正的“逍遥”。【点拨】2.本段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并非真正的逍遥?【点拨】鲲鹏去以六月息者也大至鲲鹏,小至尘埃,都需要凭借外力活动,没有凭借就像没有水的舟。这都不是真正的“逍遥”野马尘埃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3.鲲鹏受到来自蜩、学鸠和斥的嘲笑,那么蜩、学鸠、斥和鲲鹏相比有什么异同吗?【点拨】不同之处:境界有大小(小大之辩)。蜩、学鸠、斥小境界,鲲

7、鹏为大境界。相同之处:蜩、学鸠、斥与鲲鹏都有所凭借,有所待,并不是真正的“逍遥”。归纳第一部分大意: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万物都有所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待;都没有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绝对自由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第一部分大意如下: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第一部分: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均“有所待”。(待——凭借)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

8、化神奇莫测奋飞气势壮美第2层:鹏鸟南飞有所待:以“野马”“尘埃”作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第3层:反驳蜩与学鸠:此二物也有所待,以行路备粮作喻反驳。背诵纲要4.在第二段中,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疏通文句,分析:小朝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蟪蛄不知春秋大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点拨】归纳第二部分大意: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大小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