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紫菜叶状体病烂的病理学初步研究

坛紫菜叶状体病烂的病理学初步研究

ID:20919776

大小:3.62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7

坛紫菜叶状体病烂的病理学初步研究_第1页
坛紫菜叶状体病烂的病理学初步研究_第2页
坛紫菜叶状体病烂的病理学初步研究_第3页
坛紫菜叶状体病烂的病理学初步研究_第4页
坛紫菜叶状体病烂的病理学初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坛紫菜叶状体病烂的病理学初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坛紫菜叶状体病烂的病理学初步研究周宸,林克冰,何丽斌,林琪,吴建绍,叶金聪,方琼珊(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361012)摘要:2008年9月中下旬以来,福建省沿海养殖的坛紫菜发生大面积病烂的主要原因是紫菜采苗、生长期水温长时间持续偏高,2008年10月本文在对福建省沿海坛紫菜病烂调查基础上,对各地病烂紫菜叶状体进行病理学观察,主要症状为网帘上坛紫菜生长稀疏,附满淤泥和杂藻;叶状体表面无光泽,藻体变软,苗体连根脱落;病烂后期,叶状体粗皱、变绿或发白、无弹性,表面无光泽;有的叶状体宽大,边缘卷曲,畸形,

2、停止生长。病理变化表现为叶状体细胞萎缩、胞液增多,呈空泡状;病烂孔洞周围细胞溶解和坏死;胶质膜增厚或消失。关键词:坛紫菜;叶状体;病烂;病理学坛紫菜(PorphyraHaitanensis)是福建重要的经济藻类养殖种类,其产量占全国紫菜产量60%以上。2008年9月中旬以来,福鼎、霞浦、莆田和龙海等地养殖的坛紫菜发生大面积病烂,造成重大的损失,对紫菜养殖生产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据海洋观测数据统计,2008年9月中下旬福建海区水温比往年同季节平均高出2~3℃[1]。持续高温对幼苗期的坛紫菜生长十分

3、不利,加上“蔷薇”台风的影响,海底淤泥搅动频繁,养殖海域生态环境剧变,10月2日~6日连续几天闷热天气,日照强烈、气温偏高、无风少雨;水温升高的同时,又受小汛期的影响,潮水涨退落差小,水流不畅,水体无法进行有效交换,影响了坛紫菜正常发育,制约了紫菜叶状体的生长[2]。福鼎、霞浦等地养殖户墨守成规,没有及时调整生产季节,致使紫菜发生烂苗,处于绝收状态。在这种不利因素的情况下,漳浦县养殖户据经验适时调整采苗时间,当年漳浦采苗时间推迟至“秋分”后7天(9月27日~10月2日),并加强日常管理,除了紫菜生长

4、速度较为缓慢外,生长状况良好。因此,福建省沿海坛紫菜养殖区坛紫菜发生大面积病烂的主要原因是坛紫菜采苗、生长期水温长时间持续偏高[2-3]。至今,国内对坛紫菜病害的研究多数停留在病症和病害对策的研究上,对其病理学的研究不多[4]。2008年10月本文作者在对福建省沿海坛紫菜病烂调查基础上,对各地病烂紫菜叶状体进行病理学观察,为摸清坛紫菜病烂的病因以及进一步防控提供理论基础。1材料和方法1.1样品采集2008年10月25~31日,病烂坛紫菜采自福鼎、霞浦、莆田和龙海等坛紫菜养殖区,生长良好的坛紫菜采自漳

5、浦六敖。各样品清洗干净,在低温条件下带回实验室。1.2方法取坛紫菜叶状体压片、封片,用显微镜观察、摄影。2结果2.1外观症状福鼎:晴川湾坛紫菜养殖网帘上叶状体稀少,大部分养殖筏架长满浒苔和其他附着生物,苗绳被海泥包裹。大筼筜发生病烂最严重,有70%帘架网绳上无苗,叶状体边缘破损、弹性差,藻体粗糙、无光泽;叶状体基部绿色,其余部位紫红色。沙埕港坛紫菜叶状体渗出红色液体,边缘破损、藻体软、弹性差、无光泽;叶状体紫色偏红,少数边缘及末端变白,缩曲,苗体连根脱落。霞浦:海区网绳60%以上都无坛紫菜生长而长满

6、浒苔。叶状体颜色偏紫、变绿或发白,失去弹性,表面无光泽。边缘、末端溃烂断裂甚至丛基部断裂。连江:网绳上浒苔生长较多,部分坛紫菜叶状体边缘病烂、变黄以及末端有白化现象。莆田:部分或大段网绳上叶状体脱落,附着浒苔。叶状体颜色偏紫或变绿、发白,失去弹性,表面无光泽。边缘、末端溃烂断裂甚至丛基部断裂,有的叶状体宽大卷曲,畸形,病烂,末端变绿或灰白色,停止生长。龙海:网帘上坛紫菜生长稀疏,附满淤泥杂藻。叶状体失去光泽,藻体粗皱,灰白或变绿,无弹性,大部分末端病烂。2.2病理变化福鼎:叶状体布满不规则病烂孔洞,

7、病烂部位细胞失去正常结构,可观察到大量游离死细胞,烂孔周围细胞变性、死亡。霞浦:叶状体细胞萎缩、胞液增多,呈空泡状;色素减少;烂孔周围细胞溶解、死亡。连江:末端变黄的叶状体观察到其胶质膜增厚,边缘细胞散乱或死亡。莆田:病烂部位细胞失去正常结构,可见大量的游离死细胞或细胞溶解;有的细胞胞液增多,呈空泡状;色素减少。龙海:变绿的叶状体细胞变绿、萎缩,排列疏松;叶状体胶质膜消失,边缘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增大,细胞溶解和坏死。漳浦:叶状体边缘细胞完整;细胞结构正常,排列致密;部分叶状体有楔形藻附生。3讨论

8、2008年福建沿海等地坛紫菜发生大面积病烂的主要原因是紫菜采苗、生长期水温长时间持续偏高。采苗密度过密,养殖密度过大。养殖海区超负荷,导致紫菜抗逆能力下降。研究表明,紫菜养殖中的各种病烂现象始终存在,其中,水质贫瘠、潮流不通、水体污染、温度不适、致病菌大量繁殖以及养殖管理不当等因素是引发紫菜病害的重要原因[5]。陈昌生等认为坛紫菜壳孢子采苗后如遇到水温大幅度上升,会造成幼苗生长停止,严重时造成病烂和脱苗[6]。Suto等也认为水温偏高,紫菜易发生病烂[7]。本研究表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