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生命结合尼采论道德价值的缺失

道德与生命结合尼采论道德价值的缺失

ID:20916782

大小:127.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17

道德与生命结合尼采论道德价值的缺失_第1页
道德与生命结合尼采论道德价值的缺失_第2页
道德与生命结合尼采论道德价值的缺失_第3页
道德与生命结合尼采论道德价值的缺失_第4页
道德与生命结合尼采论道德价值的缺失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与生命结合尼采论道德价值的缺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尼采論道德與生命NietzscheonMoralityandLife摘要承繼著《善惡之彼岸》後的《論道德系譜學》中所進行的道德價值之重估工作,試圖要透過對於道德價值的語言學和心理學之剖析以提供對虛無主義的超克可能性,也即是說,將人類長久以來,無論是就宗教意義抑或是傳統哲學領域對於現實生命體所採取的消極趨向重新轉向於個體生命能創性的價值意義上。正因為所有的價值判斷並非是獨立於人類之外而如是地存在,且道德價值更是與人類的生活規範息息相連,故道德價值的探討排除了神學的成分而就人類主體生命為主,並將道德價值的關注點從道德的起源轉向了道德的價值問題,期於喚醒人們從虛假的價值意識中走

2、出來,並從而解決從悲觀主義所將導向的虛無主義之危機。本文試圖要藉由尼采在論述道德價值的種種缺失之脈絡上,重新探討價值的問題並希冀經由這樣的探討與分析下,重新反省道德與生命的關係性。關鍵字:道德價值、尼采、非道德主義、權力意志、生命哲學。20尼采論道德與生命NietzscheonMoralityandLife前言尼采於《善惡之彼岸.談哲學家們的偏見》中提到價值判斷在人類的生活層面上擁有著不可缺失的意義,因為它不但在大幅度上促進了人類物種的生存條件,例如維持了群體生命繼續發展的可能性外,更重要的是對於物種的維繫上所依賴的「生存之理由的信仰」(”faithinreasoninl

3、ife”)KaufmannWTrans.,TheGayScience,NewYork:VintageBooks,1974,pg.75.提供了依託性,換句話說,尼采瞭解到人類必然需要一種對於生命存在的信仰以使自己得以在艱苦的生活中繼續存活下去。然而這樣一種需求所帶出的價值判斷卻使個體生命導向了消極的狀態,導向了對現實生命的否定,參考Fiala,AndrewGordon,Overcomingnihilism:Nietzsche’srevaluationofallvalues,USA:CaliforniaStateUniversity,1992,pg.33.誠如基督教為了提供人

4、類對於苦難的承受意義而建構了形而上的上帝論、末日的審判等,而這些思想卻是種「捨棄二元性之一端以肯定另一端的卑微人生之解釋」。工藤綏夫著、李永熾譯,《尼采的思想》,臺北:水牛,1992,頁4。故無論是透過對現實生命或是痛苦的怨恨還是透過理性的虛構所建立的形上思想——另一個相對於虛假的現象界之真實世界的存在性——都將面對虛無主義所帶來的危機,也即是說,一旦基於基督教的思想和傳統哲學所強調的理性能力所相信的道德價值之絕對真實性被質疑或否定時,人類的生命意義將無處可尋,因此尼采提出虛無主義的超克就在於自我生命的肯定——重視生命的意義上。參考Fiala,AndrewGordon,O

5、vercomingnihilism:Nietzsche’srevaluationofallvalues,USA:CaliforniaStateUniversity,1992,pg.12.「一種美德必定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是我們最需要的自我表現和自衛;任何其他種類的美德只是一種危險。凡不是我們生命條件的東西,都有害生命:僅僅由於一種尊重『美德』概念的情感所促成的美德,像康得所具有的,那是有害的。……自保和成長的基本法則所需要的卻與此相反——每個人創造他自己的美德、他自己的範疇命令。……沒有東西比『非個人的』義務以及為抽象概念而犧牲,更深刻的更內在的毀壞我們。」劉崎譯,《上

6、帝之死.反基督》,臺北:志文,2004,頁71-72。Sleinis20在價值和力量的探討中提出尼采認為價值並非是外在於生命自身,因為價值的存在需以擁有衡量能力的存有者,也即是人類自身為前提來加以判定事物的價值性,參考E.E.Sleinis,Nietzsche’sRevaluationofValues-Astudyinstrategies,USA:UniversityofIllinois,1994,p.1.故他認為「完全沒有道德的現象,而只有對現象的一個道德的解釋」宋祖良、劉桂環譯,《善惡之彼岸》,桂林:灕江,2000,頁214。,而且人類的思想、價值、肯定與否定乃至於種

7、種的假設與疑惑「從一開始就不是個別、隨意、偶然地產生的,而是來自於一個統一的根源,來自於一個認識的基本意志。」(GM;Pref:2)因此若只就「一種視角式的看(perspektivischesSehen),只有一種視角式的『認識』」劉滄龍,〈視角主義,文化的自我證成及其超越〉,方法與詮釋——比較哲學會議,2006,頁2。(若是只就基督教的思想或是理性為主的角度來看待道德價值的絕對真實性)並排除掉人類的意志與情感之參與,那麼所產生的道德價值不但沒有蘊含生命性,也將危害到個體生命的能創性,甚至否定了現實的生命體。為此尼采強調所謂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