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取得时效

论取得时效

ID:20916141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7

论取得时效  _第1页
论取得时效  _第2页
论取得时效  _第3页
论取得时效  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取得时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取得时效目录一、内容摘要………1二、关键词…………1三、正文引言21.时效概述22.时效的构成要件22、1普通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22、2特殊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33.取得时效的效力与中断33、1取得时效的效力33、2取得时效的中断34.我国应该规定取得时效制度34、1取得时效的功能是重要理由44、2其他制度不能代替取得时效制度54、3得时效与我国的道德原则并不相悖64、4经济基础上看是必要可行的6结语6四、2、取得时效具有促进物尽其用、充分发挥财产利用效率的功能。现代民法在价值取向上,既要保护所有权,又要促

2、进物的有效利用,。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民法的一些制度如时效制度更倾向于后者。取得时效在实现物尽其用方面的作用显著且重要。一方面,取得时效制度能够有效地促使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防止权利人长期“睡眠于权利之上”,减少资产的浪费和闲置;另一方面,取得时效制度使占有人取得了占有物的所有权,可以将占有物投入流通,参与民事交往,从而更好的发挥物的效用。如果没有取得时效,则物就有可能处于闲置状态或处于无权使用的状态,不利于物尽其用。所以,取得时效的这一功能是非常重要的。3、取得时效具有维护社会秩序和交易安全的功能。时效制度

3、设立的目的,就在于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如果权利的拥有者长时间不行使权利,而由占有人在其财产上行使某种权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定的新的秩序。为了维护这种新的秩序,就有必要设立取得时效。同时,取得时效还可以使交易当事人直接根据占有人占有某种财产经过相当时期的事实状态,便可以相信占有人具有权利,从而可以放心地与占有人从事交易,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4、设立取得时效,可以使人民法院正确、合法、及时地审结民事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今社会,一些财产归属的纠纷,由于占有时间过长,致使人民法院难以取证,从而无法做出

4、裁决。如果法律设立了取得时效制度,人民法院就可以根据占有人的占有符合取得时效的规定,进而直接确定权利的归属,这就可以及时解决纠纷,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5、取得时效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完善我国民法中的时效制度。完整的时效制度应由诉讼时效制度和取得时效制度共同构成,如果只规定诉讼时效而不规定取得时效势必造成时效制度的欠缺,不利于民法对财产关系的全面调整,也可能导致所有人因种种原因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不能请求占有人返还财产与占有人因没有取得时效制度而不能取得财产所有权的两难境地。所以,完整的时效制度应当包括取

5、得时效制度。(二)其他制度不能代替取得时效制度。1、善意取得制度无法代替取得时效制度。善意取得制度,也称即时取得制度,指动产被无权处分的占有人转让给善意第三人时,该善意第三人即可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的制度。有些学者认为,善意取得制度存在的理由之一在于:因为第三人在受让财产时出于善意,因此可以即时取得对其受让的财产的所有权。而即时取得实际上就是一种瞬间时效,这一观点又称为即时时效说。据此,在善意取得的情况下,适用于即时时效或瞬间时效,善意取得制度可以取代取得时效。[7]对于这一观点,我认为并不准确。诚然,善意取

6、得制度和取得时效制度都可以取得动产所有权,都具有维护交易安全和促进物的有效利用的功能。然而,二者毕竟是不同的制度,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1)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取得时效制度比较注重客观事实,维护的是客观上存在的一种时间持续的状态;而善意取得制度则更注重主观状态,即主观上必须是善意的。(2)二者的适用环境不同。取得时效不限于通过交换而占有,实际上其大多适用于通过交易以外的赠与、继承、共同关系等行为而发生的情况,无偿转让行为也可适用。而善意取得必须发生在有偿交易中,一般适用于通过买卖、互易等有偿行为来进

7、行的交易。(3)二者的当事人不同。取得时效是占有人与财产所有人之间的关系,一般不涉及第三人。而善意取得适用于善意受让人与无处分权的转让人之间的关系,受让人不直接与动产的所有权人发生关系。(4)二者的客体范围也不同。取得时效的客体包括动产和不动产,甚至包括一些依法不能自由转让的动产。而善意取得的客体一般仅限于动产,且不包括依法不能自由转让的动产。由于存在以上不同之处,所以,善意取得制度无法取代取得时效制度。2、诉讼时效制度不能代替取得时效制度。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

8、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又称消灭时效。诉讼时效制度与取得时效制度虽然同为时效制度,都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的期间,均要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但二者也有不同,不能相互替代。其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1)二者的法律后果不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丧失的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权利;而取得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丧失的则是实体权利,其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于占有人。(2)二者的适用条件不同。诉讼时效的适用条件是权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