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中西医治疗课件

面瘫中西医治疗课件

ID:20901752

大小:265.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0-17

面瘫中西医治疗课件_第1页
面瘫中西医治疗课件_第2页
面瘫中西医治疗课件_第3页
面瘫中西医治疗课件_第4页
面瘫中西医治疗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面瘫中西医治疗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面瘫中西医治疗施问民中医: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的病证,又称为口眼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一、概念病因病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少阳,阳明经络,导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发而发病。劳作过度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面瘫乘虚而入外感风寒外感风热痰瘀互结瘀血阻络气血亏虚辨证主症:常急性发作,常在睡醒时发现一侧面肌板滞,麻木,瘫痪,口眼歪斜部分患者初起时可有耳后疼痛,或有舌前1/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兼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风寒证继发于感冒发热,舌红,苔

2、黄腻—风热证西医面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它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据有关资料介绍,可引起面瘫的疾病达90余种,常见的面瘫类型有:贝尔氏面瘫(占50%以上)、Hunt综合征(占20.4%)、外伤性面瘫(占9.6%)、耳源性面瘫(占6.8%)、肿瘤性面瘫(占3.2%)、中枢性面瘫(占3.2%)、其它(占6.8%)。我们常说的面瘫就是指贝尔氏面瘫,它是一种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病因病因至今仍不清楚,部分病人因局部受风吹或着凉后起病,故通常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迫而致病;或因为茎乳孔内的骨膜发生风湿性骨膜炎累

3、及面神经,使其受压、血循环障碍而致病。除了上述的血管痉挛学说、风湿学说之外,病毒学说、免疫学说、甚至家族遗传学说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中枢性面神经麻痹:(1)病变对侧睑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2)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3)无味觉和涎腺分泌障碍。诊断要点1.起病突然2.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3.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4.根据损害部位不同又分:(l)茎乳孔以外面瘫。(2)鼓索与镫骨肌之间面瘫+味觉丧失+涎腺分泌障碍。(3)镫骨肌与膝状神经节之间面瘫+味觉丧失+涎腺分泌障碍+听觉改变。(4)膝状神经节面瘫+味觉丧失+涎腺、泪腺分泌

4、障碍+听觉改变。运动检查抬眉运动:检查额枕肌额腹的运动功能。重度患者额部平坦,皱纹一般消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面瘫皱眉:检查皱眉肌是否能运动,两侧眉运动幅度是否一致。闭眼:闭眼时应注意患侧的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患侧能否闭严,及闭合的程度。耸鼻:观察压鼻肌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示齿: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口裂是否变形,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及高度。努嘴:注意观察口角两侧至人中的距离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状是否对称。鼓腮:主要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治疗急性期--起病在l-2周内。此期主要是控制炎症性水肿,改善局部血循环,减少神经受压。常用药物为:1.使用皮质酮类药

5、物以减轻面神经水肿。从起病日开始强的松片片口服,每日三次,日剂量45~60mg,3天后逐步减量,不超过10日;也可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血管扩张药菸酸片口服,100mg,一日三次;或地巴唑片口服,20~30mg,一日三次。3.维生素B1100vmg肌注,每日一次;维生素121000μg,肌注,每一次。4.酌情给予板兰根、病毒灵、病毒唑等抗病毒药。恢复期--起病后2周末至2年。此期的治疗主要是尽快使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和加强肌收缩。除继续给予维生素B1、B12外,可采取以下措施:物理治疗:是最主要、针对性最强的治疗手段之一,早期可改善血循环,控制炎症发展,消除局部神经水

6、肿;后期可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常用的理疗有超短波、低中频电疗、激光、药物导入等。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增加颈动脉和动脉供血区的血流,改善神经缺血。但较少单一应用。有人主张面瘫1个月后仍无恢复迹象者,应考虑施行面神经管减压术,但仅对病损位于面神经管内患者有效。后遗症期--2年后面瘫仍不能恢复者可按永久性面神经麻痹处理,施行神经吻合术、神经游离移植术等整形外科手术。中医治疗1、针灸2、电针3、推拿4、闪罐5、皮肤针6、耳穴7、头皮针针灸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阳明经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主穴: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昆仑配穴:风寒—加风池风

7、热—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灸法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浅—加迎香操作面部腧穴均取平补平泻法.急性期—面部腧穴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恢复期—肢体远端的足三里可行补法,或可加灸法,合谷昆仑行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泻法,配合热敷电针地仓、颊车、阳白、合谷等,通电5-10min。通电量感舒适。面部肌肉微见跳动为宜。适宜面瘫的中、后期波型:断续波能提高肌肉组织兴奋性,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推拿操作:以患侧颜面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