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ID:2089580

大小:20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1-14

《大学语文》随堂练习参考答案_第1页
《大学语文》随堂练习参考答案_第2页
《大学语文》随堂练习参考答案_第3页
《大学语文》随堂练习参考答案_第4页
《大学语文》随堂练习参考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随堂练习参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学语文》随堂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诗经》与《楚辞》1. 诗经最具代表性的章法结构是(    )A.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B.层层递进C.首尾呼应                      D.赋、比、兴 参考答案:A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 周平王东迁后,一位大夫回到西周故都,只见黍苗遍野,没有了昔日的繁华,不禁悲从中来,对天呼号。这种对《黍离》背景的解说来源于(     )A.论语         B.孟子        C.毛诗序       D.诗经 参考答案:C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3. 《蒹葭》三章开头都写到“蒹葭、白露”,用清秋景象引出诗人

2、后面的抒情。这种写作方法叫(     )A.起兴         B.赋          C.比喻         D.象征 参考答案:A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4. 《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用()的手法描写了对秦罗敷的美。A.正写B.夸张C.侧写D.比喻参考答案:C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5. 《上邪》充分体现了汉乐府民歌极富艺术感染力、感情(     )的特色。A.含蓄委婉      B.激烈直露         C.壮烈豪放         D.乐观旷达 参考答案:B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6. 《古诗十九首》从

3、不同的侧面反映了(    )在东汉末动乱的社会环境中不安的生活和苦闷的心情。A.中下层文士    B.劳动人民       C.思妇游子         D.女性 参考答案:A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7. 《西北有高楼》的主题是(    )A.感叹知音难遇                         B.表达思妇游子之情C流露思乡怀亲之情                     D.表现仕途失意之情 参考答案:A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8.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几句诗中用了(    )A.疑问和比喻                    B.反问和夸

4、张C.疑问和排比                    D.设问和比喻 参考答案:D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9. 《饮酒》诗体现了陶渊明摈弃功名、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其全篇的纲是(   )A.心远            B.采菊            C.悠然          D.饮酒 参考答案:A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10. 诗经又叫“诗三百”,它共收有西周中叶到东周的300首歌谣。(    )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问题解析:11. 《黍离》在抒情上运用“赋”的手法,直抒胸臆,反复呼号亡国之痛。(    )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问题解析:12. 屈原开创的“楚辞”,

5、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和典范。(    )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问题解析:13. 屈原清高孤傲,《涉江》一诗集中表现了他难以排遣的孤独寂寞之情。(     )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问题解析:14. 《涉江》中所写的幻想世界表现了诗人欲寻求精神安慰的(     )的心情。A.孤独苦闷      B.悲愤沉痛     C.炽热浪漫       D.执着坚定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问题解析: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15. 屈原 湘夫人 《湘夫人》开头,诗人选用了传统文化中最能触发人悲愁之情的典型动态秋景来渲染愁情。(   )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问题解析:参考答案

6、:√问题解析:16. 《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加工改写的,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     )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问题解析:参考答案:√问题解析:17. 《短歌行》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表现出曹操的精神状态是消极颓唐的。(     )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问题解析:18.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中国人自尊自强的精神准则。 (    )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问题解析:参考答案:√问题解析:第二章《论语》与《孟子》1. 孔子著名的教育观"有教无类"是指(    )A.各阶层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7、  B.教育的内容不分类别C.受过教育的人不必分类别              D.受过教育就不会成为败类 参考答案:A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中的“与”的意思是(     )  A.参与       B.和(连词)       C.赞成          D.给予 参考答案:C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3. 《大学》最早来源于(    )。  A.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B.《礼记》  C.程颢、程颐的整理                   D.《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