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调控基调 完善调控“艺术”

把握调控基调 完善调控“艺术”

ID:2088753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4

把握调控基调 完善调控“艺术”_第1页
把握调控基调 完善调控“艺术”_第2页
把握调控基调 完善调控“艺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把握调控基调 完善调控“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把握调控基调 完善调控“艺术”○宏观调控应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确立稳增长、稳效益、防风险的基本思路○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统一○注重增长阶段转换期短期与中长期政策的衔接今年以来,经济增速的持续回落,企业效益的下滑,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使得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对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落实,经济运行呈现初步企稳迹象,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跌幅从5月以来继续收窄,表明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动能逐步减弱,正在逐

2、渐筑底。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专家普遍认为,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与改善宏观调控的重点、难点。宏观调控应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确立稳增长、稳效益、防风险的基本思路。根据新形势新变化,适当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同时,注重短期与中长期政策的衔接,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激活和释放增长潜力。打好“调控”组合拳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特别是从5月底以来,“稳增长”措施出台步伐明显

3、加快:央行在一个月以内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多次进行逆回购操作,货币供给条件明显改善,市场利率持续走低,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营改增试点范围从上海市扩大至北京、天津等10个省市。推进结构性减税,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启动一批“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的同时,密集出台鼓励民间投资的有关细则;陆续出台“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透过这些政策措施,可以看到本轮宏观调控的“组合”策略:一是计划、财税、金融“三大杠杆”紧密配合,既增加供给,又扩大需求,使宏观调控事半功倍;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

4、币政策和有保有压的产业政策相得益彰,既调控总量结构,又区别对待不同产业,使宏观调控的效果更为明显。打出这样的“组合拳”,得益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宏观调控的经验不断积累、手段不断丰富,党和政府处置复杂局面能力的不断提高,显示了我国宏观调控“艺术”在不断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社会上的一些担心和揣测。在这一轮“稳增长”措施中,由于启动了一批重点项目,引发外界对投资盲目扩张的担心,诸如“4万亿刺激计划要出2.0版本”等议论和猜测不少。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实际上,这一轮宏观调控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适当加大

5、了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加快了政策出台的节奏。同时,对“十二五”规划项目加快了落实步伐,加大了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美国《华尔街日报》也刊发报道《中国为何不急于推出大规模刺激措施》,从就业角度分析了中国不会推出大规模刺激措施。文章认为,2009年外国对中国出口商品需求大幅下降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大幅下降。但是,中国现在的情况和2009年时有很大不同。在本轮持续较长的经济回调过程中,就业压力尚不突出。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会降低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规模。日渐丰富的中国经验为宏观调控坚定了信心,而当前的经济形势,也使得宏观调控有着较大的回旋余地。财政政策方面,我

6、国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而财政赤字率不到GDP的2%,国债余额不到GDP的20%,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有相当大的空间;货币政策方面,CPI逐月回落为货币政策创造了更大空间,而处于较高水平的存款准备金率仍有较大调整空间。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我国在稳增长方面仍有很大的运作空间,应把着力点放在惠民生上。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仍然存在诸多有待完善、需要增大投入的地方。注重短中期政策的衔接本轮经济持续回调,是多重周期因素叠加和中长期增长潜力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正处于10年左右的设备更新周期,全球处在金融危机后新技术和新产业寻求突

7、破的时期。(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多重周期力量交织,使经济运行呈现十分复杂的局面,凸显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注意两个要点:一是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统一,二是注重增长阶段转换期短期措施与中长期政策的衔接。宏观调控并不是“万能”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还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正确把握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统一,不能让“看得见的手”变成“闲不住的手”。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指出,不能将应对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