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881621
大小:103.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17
《海德格尔:词语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海德格尔:词语[德]海德格尔/着孙周兴/译从我们眼下的所在出发,让我们思量一下荷尔德林在哀歌《面包和酒》中提出的问题(第六节):我们为什么连它们也沉默,那古老神圣的戏剧?为什么现在没有圣洁的舞蹈欢乐陶陶?词语,那一度是词语的词语,对诸神从前的显现之所隐瞒起来了。词语曾经是怎样的呢?在道说本身中发生了神之临近。道说本就是让道说者所洞察到的东西显现出来,因为它先已看到了道说者。这种看把道说者和倾听者带入人与神之间的争执的无限亲密性之中了。可是,那凌驾于诸神和人类之上的东西完全支配着这种争执,就像安提戈涅所说的那样——ο'ν
2、γ'力ζτ'ιμοιΖε'νζ,ο师铅?挺桅力痞?力摩?(v.450)给我送来音信的并非宙斯,(而是其它东西,那指引着的需要。)ο'νγ'αρτιγεκ'力θ'εζ,'力甩?α'ει笑夕应?ζητα挺应?,κο'δε'ιζ夕搔摩纽?ε'εο'ιο'νφ'力η。(v.456-457)不只是今朝明日,而是时时不断地,它(唉苔夕疲粗敢诺男枰┯肯殖隼矗奕丝吹剿芍吹靡韵月兜牡胤健?这种诗意词语始终是一个谜团。它的道说久已归于缄默。我们胆敢去思这个谜团吗?如果我们能通过诗本身让词语的谜团向我们道说,我们就已经尽力而
3、为了——眼下且听这样一首诗:词语我把遥远的奇迹或梦想带到我的疆域边缘期待着远古女神降临在她的渊源深处发现名称——我于是把它掌握,严密而结实穿越整个边界,万物欣荣生辉……一度幸运的漫游,我达到她的领地带着一颗宝石,它丰富而细腻她久久地掂量,然后向我昭示:“如此,在渊源深处一无所有”。那宝石因此逸离我的双手我的疆域再没有把宝石赢获……我于是哀伤地学会了弃绝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这首诗最早发表在《艺术杂志》1919年第11、12期上。后来(1928年),格奥尔格把它收入诗人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诗集中。这部诗集就是《新王国》。这
4、是一首两行诗,共七节。最后一节不仅结束了全诗,同时又开启了这首诗。这已经明显表现在,光是诗的最后一句就特别道说了标题的内涵——“词语”。最后那句诗就是: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我们曾尝试把这最后一句诗改变为下面这样一个陈述句: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KeinDingist,wodasWortgebricht)。(1)某物破碎处,就有一个裂口,一种损害。对某事物造成损害意味着:从某事物那里取走什么,使它缺失什么。破碎意味着缺失。词语缺失处,无物存在。唯有我们能支配的词语才赋予物以存在(Sein)。能够赋予物以存在的词语是什么
5、呢?需要词语才能存在的物是什么呢?在此何谓存在?——那就像一种词语才被奉献给物的赋赠那样显现出来的存在?问题加问题。在对诗的最初的倾听和阅读中,这些问题并没有立即触动我们的沉思。我们更多地为前面六节诗所陶醉,因为这六节诗描绘了诗人独特的隐蔽的经验。但最后那节诗更令人困惑不解。它把我们驱入不安的思索中。唯从这最后一节诗中,我们才倾听到按标题来看整首诗的诗意内涵:词语。对诗人来说,还有什么比他与词语的关系更激动人心和更危险的呢?几乎没有。这种关系首先是由诗人创造的吗?或者,词语从自身而来为自身就需要作诗,以至于只是由于这种
6、需要,诗人才成为他所能是的东西?这一切以及别的一些事情还有待思索,令我们深思。可是,我们还是迟疑于这种深思。因为它眼下仅只依据整首诗中的单独一句诗。再者,我们还把这最后一句诗改变为一个陈述句了。当然,我们并不是完全任意地作这种改变的。毋宁说,一旦我们发觉,最后这节诗的第一行是以冒号结尾的,我们就几乎不得不作这种改变了。这个冒号唤起一种期待,让人以为接着要陈述些什么。第五节的情形亦然。第五节结尾处同样也有一个冒号:她久久地掂量,然后向我昭示:“如此,在渊源深处一无所有”。这个冒号开启出某些东西。在语法上看,接着的句子用直
7、陈式:“如此,在渊源深处一无所有”。此处,远古女神的话被加上了引号。最后一节诗有所不同。这里,这节诗的前一行虽然也以冒号结尾,但冒号后面的句子却没有用直陈式,也没有加引号。第五节诗与最后一节诗的区别何在?在第五节诗中,远古女神有所昭示。昭示乃是一种陈述,一种开启。与之相反,最后一节诗的语调则集中在“弃绝”一词上。“弃绝”(Verzichten)不是陈述,但也许终究还是一种道说。“弃绝”从动词“宽宥”(verzeihen)派生而来。指责(zeihen)、责令(zichen)、与显示(zeigen)是同一个词,在希腊语中叫
8、(希腊),在拉丁文中叫dicere.指责、显示意谓:让看、使……显露出来。而这一显示着的让看就是我们古德语中的sagan,即道说(sagen)的意思。指责、责令某人意谓:当面向某人道说某事。因此,在宽宥、弃绝中贯穿着一种道说。何以见得?弃绝意味着放弃对某事的要求,拒绝某事。因为弃绝乃道说的一种方式,所以在字面上它可以采用一个冒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