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宗师——苏轼

文坛宗师——苏轼

ID:20879159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7

文坛宗师——苏轼_第1页
文坛宗师——苏轼_第2页
文坛宗师——苏轼_第3页
文坛宗师——苏轼_第4页
文坛宗师——苏轼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坛宗师——苏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坛宗师——苏轼文坛宗师——苏轼堑黎琳    苏轼,他是北宋一代文坛宗师,在诗、词、文、赋、书、画等方面都是当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的一流大家。    不论是诗是文,是词是赋,贯穿苏轼一生创作的大主题:一个是关怀现实,一个是他的人生感慨。苏轼年轻得意时,已常常涌起对人生的莫名惆怅和感伤。如,早期诗云:“人生到处如何似?应试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雪爪鸿泥”,看以洒脱,实际上是自我宽慰,感伤无法掩饰。文《凌虚台记》叹到:“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

2、忽来者欤?”受挫前是单纯的感伤。受挫后逐步趋于苦涩、苍凉。    《中秋》诗云:“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何年何处看?”《水调歌头·中秋》词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赤壁赋》借词语云:“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都因举头望明月,而低头叹人生之苍凉!    人生易短易逝,而短暂之中竟又充满了艰难困苦,如果换了另一个人,受到那么多挫折,恐怕早一蹶不振了。苏轼之所以能活下去,还能吟诗为文,在于他有某种宽容达观的处世哲学。他承认人生有诸多不如意,不自欺欺人,同时坚信人的努力能获

3、取各种如意。假如不幸已是事实,那就正视它吧。他以老迈之年被贬岭南时,却写诗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就是说岭南并非非人之地。没想到一个圣旨下来,更贬到比岭南还南的海南。换一个人不知是去还是去自杀。苏轼去了海南,写文章说,比如泼一盆水在地,漂起一些干草叶,水中挣扎的蚂蚁赶忙抱住这些救命稻草。只一会儿,水干了,蚂蚁丢开草跑出水迹,见了同伴竟大哭,说:“差点就见不着你了!”苏轼把海南岛比作那草,相信就算是苦海环绕,也有熬干的时候。所以诗句云:“海南万里真吾乡”。当然这是很无奈和苦涩的。到底苏轼没有小蚂蚁幸运,他

4、66岁在被放回的路上死于常州,真的见不着同伴了。苦海熬得见了岸,但终于未能靠岸登陆而死于苦涩。    苏轼在文上被列为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又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四大家。议论文有阳刚之气。赋、游记、笔记等文章,写得洒脱自由,自然得像随手写来而又巧妙不凡。如《记承天寺夜游》,序言说床前月光,夜不成寐,就踏着月去找朋友张怀民。张也不成眠,于是一同闲庭信步。事后苏轼记下来,仅如下30来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耳。    说那一夜月光如水,清澈地散在庭院。竹子柏树

5、在月下的影子,像是水中的水草。月光什么时候没有呢?竹子柏树的影子又哪里没有呢?世上少的只是像我们这样默契而投机的朋友罢了。林语堂说这篇小文是对瞬间佳境最敏感的记录,文笔谐美安详,单纯自足,有一种漫不经心的魅力。——苏文大多看似漫不经心,但都魅力无穷。    苏诗中那些关怀现实的诗作和其他诗人差不多;那些从微小或习见的事物、景物中见人生哲理,事理和情趣的诗作则别具一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

6、听?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素来被认为开创豪放诗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词确实在主体风格上与以前词人不同,但这种词风在以前词人中已有表现,只未卓然成家。其实苏词与辛词也不同,所以有人并不赞同以豪放来评价苏词。所谓豪放,大概应该有豪气、豪情,表达起来应是狂放、狂纵的。苏词其实很少有这样的作品。一般都说《水调歌头·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的代表作:    明月几时有

7、?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中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8、   前一首说不上豪放,只不过想象了一下天宫之好,也想去看看,但终于觉得不实际,所以还是感到人不如月,地不如天,人生可遗憾的东西太多。情感渐渐往下沉,没有什么豪放可言。后一首,情绪终归也是下沉。开头大气磅礴,但那是江山的本色和历史英雄的辉煌过去,和苏轼无关。和他有关的,倒是他由此生出的感叹:人不如自然,我不如英雄。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