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初2014级12-13学年(上)半期试题

重庆一中初2014级12-13学年(上)半期试题

ID:20875739

大小:9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7

重庆一中初2014级12-13学年(上)半期试题_第1页
重庆一中初2014级12-13学年(上)半期试题_第2页
重庆一中初2014级12-13学年(上)半期试题_第3页
重庆一中初2014级12-13学年(上)半期试题_第4页
重庆一中初2014级12-13学年(上)半期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一中初2014级12-13学年(上)半期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一中初2014级12—13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2012.11(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2.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答题卷和作文卷收回,试卷请自行保存,以备老师评讲。3.答题卷和作文卷一律不得使用铅笔答题,凡是用铅笔答题的考生,将被扣除所得总分的百分之伍拾;如果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颜色答题的考生,将从所得总分中扣除贰拾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3分)A.

2、当差一个当俩用B肖像惟妙惟肖C.颤栗颤作一团D.抹杀转弯抹角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寒噤裁减溃退响遏行云B.荒缪肮脏拂晓正襟危坐C.纳罕停驻惶恐鸣钟击磐D.馁靖藻井伧俗轰天震地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妥帖的一项:()(3分)A.今天老师对彭同学的批评正确而尖刻。B.敌机驾驶员非常机警,往云端里一钻仓皇地逃走了。C.爬上华山,已经是正午十分,那一派月明风清的景象让我们心旷神怡。D.白崇禧始终不知道毛泽东把堵截部队布置在什么地方。4.下面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3分)A.孙

3、犁,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他的小说和散文(结集为《白洋淀纪事》)独树一帜,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白洋淀派”作家群,与赵树理风格的“山药蛋派”齐名。 B.古人常用某些词语作为年纪的别称或解释,如“垂”指童年,“弱冠”指二十岁,“束发”指青少年,“不惑”指四十岁,“而立”指三十岁,“黄发”指老年。C.《核舟记》中说舟底有“天启壬戌秋日”字样,“壬戌”是干支纪年,“天启”是帝王年号,这是使用干支和帝王年号相结合的纪年法。D.韶山毛泽东润之,韶山是他的籍贯,毛是姓,泽东是名,润之是字。周元

4、公敦颐,周是他的姓,元公是他的自号,敦颐是他的名。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A.重庆一中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语文老师来了。B.故宫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皇帝过去使用过的东西。C.我国的汽车生产,过去不能自给。D.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6.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10中新网杭州10月24日电(记者夏毅汪恩民)24日晚,“相约西湖”文化系列活动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开幕。“西湖的美是永恒的,一直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膜拜这位女神。”

5、85岁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在开幕式上动情地说。据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刘颖介绍,“相约西湖”文化系列活动至今已举办十届,成为提升西湖影响力和美誉度的重要平台和载体。2012相约西湖文化系列活动将以“天堂杭州、诗意西湖”为主题,内容包括“相约西湖活动开幕式”、“2012西湖国际诗会”、“克林姆教授西湖十景写生创作活动”、“四季花语-西湖花卉中国画创作展”四个主要部分。标题:7.以下这幅漫画是几米先生的作品,读完绘画和配文,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内心感想:(3分)父亲的承诺我对天发誓,我真的没有不爱妳。真的爱

6、妳到永远。我对天发誓,妳的旧玩具,破劳作,烂神奇宝贝,恶心的芭比娃娃,我一样也不会送给别的小朋友。我会为妳妥善保存,直到妳结了婚生小小孩时,再拿出来给他们玩,好不好?答:8.综合探究。(9分)20世纪80年代是属于诗歌的年代,而90年代则一度出现了“散文热”。历史的页码翻过21世纪,头一个十年已经匆匆流逝,我们的文学在哪里?让我们以散文为例,总结和回顾一下当代文学:材料一:过去10年,散文创作个案中的热点和亮色,仍如1990年代一般,双双落在“述史”的田野作业区。之所以称之为“田野作业区”,主要因为这种

7、“述史”多以知、情、意各方面的水准皆超越于所述对象之上的基调展开,于是,这样的“述史”就总不免流露出神灵下凡、圣人采风的神情语态。借用叙述学常识里的术语来说,在这类散文里,作者设定的叙述视角一般都是全知全能的:他所叙述的历史素材本身可以有误区、有暗角,他的叙述却总是通透、敞亮,毋庸读者置疑,完全应该被读者信得过。这种“述史”方式,与名噪一时的“苦旅”散文相似,但它的根源深植于中国散文语无虚妄、以作者人格真面目现世、不明道则明志的古老传统。材料二:历史素材在近20年散文写作中高热不退,若溯其缘故,恐怕比“

8、述史”视角和语调的来由要复杂得多。按鲁迅当年谈论革命时代与文学关系的思考逻辑来推论,或许可以说,我们近20年的散文创作之所以始终热衷或者拘泥于历史素材,正说明我们面前的时代正在高速行进中。无疑,这样的“述史”展示的不单是针对历史的态度和见地,更折射着作者看待现实的感觉。据此可以发现三种类别的态度、见地和感觉,正从10年来日益多见的10“述史”散文中凸显出来:一是“证史”,二是“补史”,三是“演史”。材料三:“演史”散文,其极致可谓已在《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