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仪

中国古代礼仪

ID:20875017

大小:4.32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8-10-17

中国古代礼仪_第1页
中国古代礼仪_第2页
中国古代礼仪_第3页
中国古代礼仪_第4页
中国古代礼仪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礼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二)礼仪的发展1、起源时期:夏朝以前2、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1)“五礼”在商代已有完备的礼制,周代将其扩充和用于规范整个社会,都起到了制约和干预的作用。“五礼”指:吉礼—祭祀之礼,为“五礼”之首嘉礼—婚嫁、宴请等喜庆场合之礼凶礼—丧葬、灾祸之礼宾礼—是朝见天子或会见之礼军礼—军旅之礼(2)“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的出现标志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其中,只《仪礼》一书就记载17种礼仪,可概括为六个大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相见礼、跪拜礼)。一、中国古代基本礼仪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

2、嘉礼一、吉礼祀天祭地宗庙祭祀天坛天坛位于北京外城南部永定门的东侧,系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迁都北京时所建,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与祈祷丰年的地方。现在的规模是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成的。天坛整个组群由内外两重墙环绕,总面积280公倾。寰丘坛日坛又称朝日坛。在朝阳区朝阳门外东南。围以红墙,西向,嘉靖九年建。台制一成,春分之日祭大明之神(即太阳)。《天府广记》载:“祭用太牢、玉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甲、丙、戊、壬年,皇帝亲祭”。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坛为方形。月坛位于北京西城区南礼

3、士路西侧,又名夕月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诸星神的场所。该坛方广四丈,高四尺六寸。面白琉璃,阶六级,俱白石。内棂星门四,东门外为瘗池,东北为具服殿;南门外为神库,西南为宰牲亭、神厨、祭器库,北门外为钟楼、遗官房。外天门二座;东天门外北为礼神坊。月坛坛面以白色琉璃铺砌,象征着白色的月亮。月坛位于北京西城区南礼士路西侧,又名夕月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诸星神的场所。该坛方广四丈,高四尺六寸。面白琉璃,阶六级,俱白石。月坛坛面以白色琉璃铺砌,象征着白色的月亮。祭地封禅“封禅”,专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

4、《史记·封禅书》正义曰:“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这就是“封泰山”、“禅梁父”。相传远古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的有七十二家。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多将封禅作为一代盛典,给予特别的重视。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建国以社稷为先,于是“社稷”也成为国家的代称。祭祀社稷神在社稷坛。祭祀社稷神,最切近功利的目的是祈谷,因此有“春祈秋报”之祭。祈谷:祈年殿宗庙祭祀广东的陈家祠堂陈家祠堂陈家祠堂二、嘉礼是增进人际间关系、联络感情等方面的礼仪。冠礼婚礼嘉礼冠礼(笄礼)笄礼: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女

5、子在15岁许嫁之时举行笄礼,结发加笄,也要取“字”。结发是将头发梳成发髻,盘在头顶,以区别童年时代的发式。笄礼至明代即废而不用。民间女子婚嫁时将头发挽束成髻,用簪子固定,与婚前发式明显不同。这也算保留了些许笄礼遗风。中国古代婚礼婚姻制度的发展上古原始社会的婚姻礼俗:血族婚,亚血族婚(也称族外婚),对偶婚,一夫一妻的个体婚——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斗争奴隶制的婚姻形式:“蒸”、“报”婚(也称“转房制”或“收继制”),“媵”、“妾”制婚“昏礼者,将结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白虎通•婚嫁》1、纳采2、

6、问名3、纳吉4、纳征5、请期6、亲迎古代婚姻六礼1、纳采男方派媒人向女方提亲。《士昏礼》:“纳采用雁。”2、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男女非婚不问名。3、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4、纳征征者:聘也,即行聘礼。玄纁五匹束帛五匹纚xǐ皮二张。5、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6、亲迎是新婿亲往女家迎娶的仪式。迎亲7、拜见舅姑8、庙见9、关于中国古代婚姻的几个问题①婚龄:男二十而娶,女十五而嫁。“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周礼·媒氏》王肃曰:“《周官

7、》云‘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嫁’,谓男女之限,嫁娶不得过此也。三十之男,二十之女,不待礼而行之,奔者不禁。”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媒氏》②同姓不婚《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礼记·曲礼上》:“娶妻不娶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诗经·齐风·南山》“男女非媒不交。”《礼记·坊记》“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媒婆蜡像④七出、三不去七出:“不顺父母去,无子去

8、,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大戴礼记·本命》三不去:一是有所取无所归;二是与更三年丧;三是前贫贱后富贵。⑤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丧服·子夏传》妇德、妇言、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