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当前教育下的“专升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当前教育下的“专升本”:本文通过高校“专升本”教育进行了研究,发现目前普通高校“专升本”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引起众人的关注,也希望政府能够完善“专升本”制度,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升本”之热及弊端 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发轫于清末洋务学堂,对高等教育问题的探讨也从那时就开始了。进入民国以后,随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界有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高等教育问题。那在当代中国不仅是一个在校大学生数量庞大的高等教育大国,而且是一个新兴的“高等教育研究大国”。 中国的高教研究虽然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起步有些晚,但是发展
2、相当迅猛,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科学中最具活力、研究机构、研究队伍和研究成果最多的领域。就在近些年,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开始了在校或毕业的学生升本科教育的探索和实践。高职高专升本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高职专科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以获得更高的学历;另一种是指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本文将重点说前一种含义的专升本,其实选拔优秀专科学生进入本科学习是一项构建沟通人才成长“立交桥”的重要举措。那高职“专升本”教育适应了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概念,满足了人们希望的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同时有利于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有利于缓解
3、就业压力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那下面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专升本”。 一、“专升本”为何如此之“热”。 (一)市场经济的冲击。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这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等教育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也是必然的,那么我们对这种冲击作用的性质就当有个正确的认识,应当看到,正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给高校带来一定的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活力。尽管冲击有时超过人们的承受力,带来了某些消极作用,甚至造成了某些损失,但就其总的趋势来说,是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市场经济冲击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也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根据市场信息的需要,培养出来专门的人才。因此,“专升本”不管是在教学内容、要求,以及综合素质方面都需要提升,由此看来,“专升本”教育自身广阔的市场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自身发展的要求 高职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的技术性人员,所以,“专升本”教育的落实也对党中央、国务院是有益的。因此,高职“专升本”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大多数学生的眼中,认为这是深造自身的需要,近几十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逐渐改善,使家长、子女接受高等教
5、育的愿望愈加强烈。所以,在这些家长、子女的眼中,三年的高职教育已经不能满足自己了,他们希望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因此,他们最终会选择“专升本”这条路。高职生通过“专升本”确实可以继续得到更好的学习,而且也得到高校及社会的欢迎,因为对他们自身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各高职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部分打算“专升本”的学生,可能会把精力主要投放到应试准备上,忽视了实践环节,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可能会使高职教育失去自身的特色。那“专升本”到底给高职院校及社会带来怎样的弊端呢? 二、“专升本”之弊端 1.“专升本”作为学生的个人选择无可厚非,需要被尊重,但当
6、下“专升本”考试过热现象及现行的专升本考试制度,已经不同程度使大部分学生的利益和诚信受到损害。一方面部分学生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和局限,把“专升本”作为自己专科生涯的终极学习目标。所以,从他们刚进校开始,就把“专升本”当作自己的第二次高考。因此,有少数学生怕影响“专升本”的准备,就不愿担任学生干部,也不求政治上的进步,对集体课外活动乃至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真的就像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显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更为严重的是专升本是以放弃自己的专科学习为代价的。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在“专升本”这个问题上也有认识不清或认识错误,
7、一些高职院校会把“专升本”通过率等同于毕业生的就业率来算,有时甚至会以此来评价高职院校的质量水平。 2.“专升本”考试的设立是作为专科生暂时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途径,会使更多的学生卷进来,但是当毕业面临就业的时候,就业的压力再一次降临,在与本科学生的竞争中挫折连连。因为,“专升本”的学生虽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理论知识上不深入,他们大多所学的内容只能局限于专业知识的表层,致使专科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缺乏。所以,他们有的人就这样感叹:大学生就业难,专科生就业更难,高职生就业难上加难。在当前高职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学生和家长都希望能进一步拓宽“专生本”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