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论课件.

刑法分论课件.

ID:20856692

大小:1.74 MB

页数:173页

时间:2018-10-16

刑法分论课件._第1页
刑法分论课件._第2页
刑法分论课件._第3页
刑法分论课件._第4页
刑法分论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法分论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编刑法各论第二十章刑法分论概述第二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二十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二十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十五章侵犯财产罪第二十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二十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第二十八章贪污贿赂罪第二十九章渎职罪第三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二○○九年二月第二十章 刑法分论概述第二编刑法各论【内容提要】本章主要论述了刑法分则的体系,刑法分则条文的要素,法条竞合。【本章关键术语】罪状罪名法定刑法条竞合第一节概述刑法总论与分论之间的关

2、系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第二节分论的体系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结构有以下特点:1.以同类客体将具体犯罪划分为十类,每一类为一章。2.对侵犯两种以上客体的犯罪按主要客体进行划分。第二编刑法各论罪刑各论概述目录第三节罪名、罪状、法定刑第二编刑法各论罪刑各论概述目录(一)概念与功能概括功能区分功能评价功能威慑功能(二)分类1.类罪名与具体罪名2.单一罪名与选择罪名3.确定罪名与不确定罪名一、罪名二、罪状第二编刑法各论罪刑各论概述目录2.分类(一)简单罪状(二)叙明罪状(三)引证罪状(四)空白罪状1.概念罪状,即对犯罪具体

3、状况的描述。三、法定刑第二编刑法各论罪刑各论概述目录(一)种类:1.绝对确定的法定刑2.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3.相对确定的法定刑(二)法定刑不同于宣告刑第四节法条竞合第二编刑法各论罪刑各论概述目录一、法条竞合的概念由于法律规定错综复杂,一个行为可能同时触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刑法条文,而这些条文之间存在交叉或者包含关系,对之决定如何适用刑法的问题,就称做为法条竞合。二、法条竞合的处理原则(一)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二)重法优于轻法第二十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二编刑法各论【本章重点问题】1.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与

4、特征2.背叛国家罪的概念和特征3.分裂国家罪的概念与特征4.武装叛乱、暴乱罪的概念和特征5.间谍罪的概念和特征6.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概念与特征第一节背叛国家罪第二编刑法各论危害国家安全罪目录三、处罚见刑法第113条一、概念是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二、构成特征:1.客观表现:勾结外国,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2.犯罪主体:具有中国国籍的人才能构成。第二节武装叛乱、暴乱罪一、构成特征1、客观方面:实施了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暴乱

5、)的行为。武装叛乱:(1)持械;(2)聚众;(3)投奔敌对势力。武装暴乱:是指公开袭击党政机关、杀害干部和群众,破坏设施、抢劫公私财物等行为2、主观方面:故意并且具有投奔敌方或者进行破坏的目的。二、认定1、区别暴乱成员与非暴乱成员。2、区别武装暴乱与群众闹事。3、区别首要分子、积极参加者和一般参加者目录第二编刑法各论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三节颠覆国家政权罪一、概念是指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二、构成1.客观表现: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制度。2.主观心里:故意犯罪,犯

6、罪目的是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目录第二编刑法各论危害国家安全罪第四节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一、概念是指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资助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实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二、构成特征1.客观行为:资助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实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2.主观方面:故意,3.犯罪主体是境内外的组织、个人。目录第二编刑法各论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二编刑法各论【本章重点问题】1.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2.放火罪的概念与特征3.破坏交通

7、工具罪的概念与特征4.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的概念与特征5.劫持航空器罪的概念与特征6.交通肇事罪的概念与特征7.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概念与特征第一节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本章罪的构成特征(一)同类客体就是公共安全。所谓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人身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二)客观方面必须是实施了危害或者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三)主体是一般主体,在个别犯罪中也可由单位构成。(四)本类罪在主观方面,既可由故意构成,也可由过失构成。第二编刑法各论危害公共安全罪目录第二节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放

8、火罪(一)概念与特征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烧毁公私财物,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1.在客观上必须有放火行为。所谓放火就是引起公私财产燃烧,制造火灾的行为。这种行为既可由作为构成也可由不作为构成。2.侵犯的对象是他人财物。3.主观上是故意。即明知道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危及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4.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目录第二编刑法各论危害公共安全罪(二)放火罪的认定1.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关键是看行为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