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南煤层气勘探地震属性优选与融合方法研究

延川南煤层气勘探地震属性优选与融合方法研究

ID:20847895

大小:3.56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8-10-17

延川南煤层气勘探地震属性优选与融合方法研究_第1页
延川南煤层气勘探地震属性优选与融合方法研究_第2页
延川南煤层气勘探地震属性优选与融合方法研究_第3页
延川南煤层气勘探地震属性优选与融合方法研究_第4页
延川南煤层气勘探地震属性优选与融合方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延川南煤层气勘探地震属性优选与融合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硕士学位论文1引言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开采煤层气的研究现状世界上第一个进行煤层气开采的国家是美国,并且成功的将开采的煤层气用于生产。早期,美国对于煤层气的研究主要是为了预测瓦斯的爆炸,确保煤层资源的开采安全,直至上世纪70年代,逐渐认识到煤层气其实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能源。80年代,石油天然气公司意识到煤层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商业价值,开始大规模的投入进行煤层气的开采。起初,主要集中于对于煤层气的成因、源岩、分布、生产能力、采收率等方面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美国开始将钻孔改为钻探产气井。目前,美国圣胡安盆地、粉河盆地和黑勇士盆地的煤层气产量约占全美累计产量的

2、90%。2000年,美国煤层气的产量是390.5X108m3,占美国天然气当年产量的9.2%;2008年,美国煤层气产量是556.7×108m3,占美国天然气当年产量的9.6%。加拿大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煤层气的开发,2004年底,其国内2900多口的煤层气生产井的平均年产量就已达55万立方米。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发达国家,例如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也开始了对煤层气勘探和开发的试验研究。目前,预测我国的煤层气储量为10×1012m3—36X10此m3,高于美国的煤层气储量(11.3X1012m3~24×1012m3)。早在70年代中期,煤炭部和地矿部先后在多个煤

3、矿区施工了20多口煤层气抽放钻孔,主要是为了确保煤炭开采的安全生产。但是,由于技术限制,这些抽放试验均实现生产性效果。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的第六个五年计划开始,一直致力于煤层气资源的研究评价工作。我国现已研制开发了进行煤储层标定和评价的测井技术系列和相应的计算处理程序。杨起【3J等通过对华北和美国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对比,基于华北煤变质特点,指出区域岩浆热变质有利于提高煤层气含量和渗透率,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张新民14]等根据煤层甲烷的生成及赋存条件,结合瓦斯突出程度对我国主要含煤区作了系统评价。按资源区划分以华北区为最好;按成煤期划分以石炭纪一二叠纪(C-P)和

4、早一中侏罗世(J1-2)为最好。大于1万亿立方米的煤层气区有7个,即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吐哈盆地、准噶尔盆地、豫西一豫东含煤区、滇黔桂(含川南)地区以及三塘湖盆地。目前,我国已经发现并开始开发第一个大型煤层气田——沁水煤层气大气田。综上所述,我国已经掌握了很多用于煤层气开发的技术,例如进行煤田地质选区的评价技术、基于煤储层正演模拟的地质特征的研究以及工程技术,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也已经突破了煤层气储层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这将为将来大规模开采煤层气,并将煤层气用于工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但是,我国的硕士学位论文1引言煤层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复杂,想要彻底了解其地质特

5、征的话,理论方面尚需完善,勘探开发技术的掌握也有待健全。面对已经取得的局部的成果,我们更应该加大更深层次,更全面的技术研究。1.2.2地震属性的研究现状自上世纪60年代,地球物理界就已经提出了地震属性的概念。但是,这一概念并没有被正规的引入,因此,地震属性初期在国内被翻译成众多的名词,地震信息、地震特征、地震标志、地震参数等等。1997年,在第67届SEG大会上,正式将“地震属性”一词作为seismicattribute的标准翻译。地震属性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时期:起步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地震属性的概念刚刚被提出,其提取只是根据地球物理学家的一些经验和认识

6、进行判定,只是简单的利用亮点技术直接进行烃类检测,研究既没有涉及物理意义,也无法解释其地质含义,这时的地震属性分析只是定性地描述多地震剖面特征,因此,其与油气的关系并没有被认可。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地球物理学界有了定量提取属性的方法。地震属性的分析从复数道和瞬时属性的分析发展到了单属性的分析技术,并且将地震属性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储层物性研究、油气检测和储层的整体预测等等。但是,由于缺少对地震属性的地质意义的认识与了解,地震属性应用曾陷入混乱的阶段。由于这种不加思考的乱用,也曾经是的地震属性的研究进入了停滞阶段。成熟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地震属性

7、技术迅猛发展并渐趋成熟的阶段。地震属性从计算单道瞬时同向轴属性,发展到提取相对复杂的多道分时窗,近几年,建立方位角、相干、倾角等多维地震属性体技术不断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新的地震属性又不断地被提出。从发展趋势来看,只是单纯进行精致数学定义的地震属性逐渐被抛弃,而带有明确地质意义和地球物理含义的地震属性不断提出,并且走向定量化和半定量化的应用。与此同时,多属性的优化和地震属性的预测分析技术开始发展。主要是应用于油气藏描述的技术研究,运用例如函数逼近、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等方法,将地震属性与储层的油气反应、岩性、厚度甚至孔隙率等参数之间建立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