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847557
大小:1013.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7
《教学案55非地带性分异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学案55非地带性分异现象【旧知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海拔(m>2100山地草匈2100800160011001、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当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A.5°NB.25°NC.35°ND.45°N2、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海拔高度B.水分状况C.热量差异D.土壤差异【考点呈现】1.掌握影响非地带性分异现象的因素【知识框架】一、非地带性分异•现象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如: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
2、的缺失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美洲西部各U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岩性差异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回顾练】(2015广东卷)1.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
3、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一一草原一一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一一草甸一一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fli现的森林一一草原一一荒漠景观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一一绿洲景观(2015海南卷)下阁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C,A陆则高达49°C。读图,完成以下问题。iiiiiiBiu>*•••••»•••-•*•••••»•••••••••冬••署,•inmmnnm::•iT::n
4、x!••iiiinnnr-niimunriiiiirite:;!:2:u
5、r:!!i3inrn!in:!i:nriia±::;!:c.....-T•••#».….1.:二u:._..llEiiiiiGi♦♦參♦♦屬♦♦參•♦♦♦♦•«HiUiiU-Hiw:山!:hl>•♦♦♦•••♦♦♦♦•*♦波HPlLUIhLu»nu二::;JII.!i1iIH:l
6、I-II:IIminiiiiiih•*-•••••••*urnmnimimnniitIliHUtl2.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等高线/mB.受干热的丙北风影响D.受干热的两南风影响)C.地K水D.湖泊水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3..该
7、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來自(A.河流水B.冰雪融水【巩固练】(2013四川卷)读图2,回答4〜5题图2图例□0〜200米ES200〜500米■500〜1000米■I1000〜2000米S海洋河流4.图示区域从沿海到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來降水的主导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5.R河段()A.流量季节变化大C.河流堆积作用强B.春汛明显D.河谷横剖面旱.槽型3澳大利亚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2015天津卷)读图3回答笫6题6.结合阁3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
8、是A.水系的分布特点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D.矿产的分布特点【拓展练】(2013天津卷)7.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请根据图8分别说明南非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8分)(2)a、b两城市均属热带草原气候。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宄并说明。(8分)【课堂检测】(2014全国卷II)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貫,读阁3,完成8—9题•1097火山廣程/roA1689山蜂滿程7m^38.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
9、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9.科伦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力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拓展练】7.(1)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位于非洲南端,三面临海;成为海运交通要道(海运条件优越)。(2)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较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人;受赤道低气压带影
10、响时间较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