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的临床合理应用PPT课件.ppt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的临床合理应用PPT课件.ppt

ID:208461

大小:1.05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7-07-03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的临床合理应用PPT课件.ppt_第1页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的临床合理应用PPT课件.ppt_第2页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的临床合理应用PPT课件.ppt_第3页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的临床合理应用PPT课件.ppt_第4页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的临床合理应用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的临床合理应用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的 临床合理应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前言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病—世界上首位死亡原因*动脉硬化血栓病(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肺部疾病癌症暴力死亡爱滋病死亡数(x106)Murrayetal.Lancet1997;349:1269-1276.0246810121416*世界8个发达和发展中地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正常脂肪条纹纤维斑块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溃/ 裂隙和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TIA危重的下肢缺血临床无症状心血管死亡年龄增长稳定性心绞痛间歇性跛行不稳定性心绞痛}ACS动脉粥样硬

2、化与血栓形成FusterVetalNEJM1992;326:310–318DaviesMJetalCirculation1990;82(SupplII):II–38,II–46附壁血栓(如TIA/UA)脂质池巨噬细胞内部张力外部切变力裂隙大裂隙小裂隙阻塞性血栓(如IS/MI)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血栓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微循环Adaptedfrom:TopolEJ,YadavJS.Circulation2000;101:570–80,andFalkEetal.Circulation1995;92:657–71.斑块破裂微血管阻塞栓子形成冠脉微栓塞

3、脑血管微栓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主要临床表现一过性缺血发作缺血性中风心绞痛(稳定性、不稳定性)心肌梗死间歇性跛行急性肢体缺血,静息痛,坏疽,坏死缺血性猝死血栓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血管壁改变(内皮细胞损伤、抗栓功能减弱)血液成分改变(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激活、纤维蛋白形成)血流改变(血流缓慢、停滞、漩涡形成)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表面损伤血管内膜下基底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反应激活凝血系统血栓形成一、抗血小板药物进展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血小板在动脉硬化的发病、血栓形成(尤其是动脉血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血小板药可延长血栓性疾病患者缩

4、短了的血小板生存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抗栓疗法中居重要地位其疗效已得到国际各中心大量临床肯定。(一)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1、血小板聚集第一相聚集:血小板粘附在异常或损伤的内皮表面,血小板互相聚集第二相聚集:第一相聚集后血小板释放ADP使更多的血小板发生更致密的聚集形成牢固不能解聚的团块血栓2、血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糜烂、斑块破裂血管内皮损伤激活血小板血栓形成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靡烂及斑块破裂,使血管损伤,激活血小板膜上糖蛋白Ib(GPIb)受体以V.W因子为桥梁粘附于内皮下胶原纤维上,同时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形成复合物(GPⅡb/

5、Ⅲa)即纤维蛋白原受体,通过纤维蛋白原使邻近的血小板间发生聚集、变形,形成白色血栓。血小板膜磷脂在磷脂酶作用下释放花生四烯酸转化为TXA2。以上共同作用促使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凝血酶系统内源性5-HT多巴胺肾上腺素内源性ADP释放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形成复合物(GPIIb/IIIa)纤维蛋白受体血小板膜磷脂粘附于内皮下胶原纤维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磷脂酶花生四烯酸阿司匹林(–)TXA2血栓形成潘生丁培达(–)阿司匹林(–)血管收缩力抗栓IIb/IIIa(–)激活VWF(二)抗血小板药物

6、血栓素A2抑制剂乙酰水杨酸(ASA)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潘生丁西洛他唑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波立维)噻氯匹定(抵克力得)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糖蛋白(GP)IIb/IIIa阻滞剂—阿昔单抗、Eptifibatide、Tirofiban、Integrelin、Lamifiban等1、血栓素A2抑制剂阿司匹林(Aspirin)药理作用:抑制血小板的第二相聚集。1.抑制环氧酶,阻碍AA衍变为TXA2。2.抑制血小板释放肾上腺素、胶原、凝血酶。3.抑制内源性ADP、5-HT等释放。用法:阿斯匹林:50mg~300mgq.d.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1)双

7、嘧达黄(Dipyridamoll)潘生丁药理作用:抑制血小板磷酸二脂酶(AC)活性,增高血小板内环核肝酸含量(CAMP),增强内源性PGI2而起作用。抗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的第一聚集和第二聚集。高浓度时(50mg/ml)可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用法:25—100gTid(2)培达(西洛他唑)抑制各种制聚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解聚药理作用: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cAMP浓度上升,抑制血小板聚集;比阿司匹林、噻氯匹啶(力抗栓)更强力抑制血小板,并对血小板聚集块有解离作用能抑制血小板的二相聚集,对一相聚集也有抑制作用减少冠脉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率使血管平滑肌细胞c

8、AMP浓度上升,使血管扩张增加末梢动脉的血流量用法:50mgBid3、ADP-受体拮抗剂(1)、噻氯匹定(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