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838227
大小:6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6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发展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发展机制研究:本文在界定城市群产业创新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产业群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设计出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的发展机制,从而为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的科学、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城市群产业创新发展长株潭 2007年国务院将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性的环境友好型及资源节约型的改革试点区域,长株潭城市群被推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最前端。但如何进行两型社会建设的试验并取得有价值的经验?如何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关系到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成功与否。基于此,本文在界定城市群产业创新发展
2、内涵的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产业群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设计出了科学的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机制的发展模型。 一、城市群的内涵界定 对于城市群的概念,我国的很多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董黎明(2000)是国内最早提及“城市群”概念的学者,他将城市群定义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由密集相处的城镇所组成的城镇体系①”,夏显力(2005)指出:城镇密集区、城市群以及城市带都属于城镇体系的范畴,但却是其中几种不同发展水平的阶段形态。城镇密集区是最基础的城市集合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形成城市群,而城市带则在城镇密集区和城市群的基础上形成,是城镇体系中的高级形态②;姚士谋(2006)认为
3、,城市群应是城镇密集区不断发展而形成的高级发展阶段,更侧重于城市间的联动作用,而城镇密集区则侧重于城乡一体化③。 基于学者们的观点,本文认为,城市群是在一定地域内的若干具备相关功能并且围绕中心城市,在社会和经济事务方面相互促进的城市个性所组成的城市X络群体。它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具有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核心城市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较高,对周边的个体城市及地区形成强大的吸引和辐射;二是群内有众多的个体城市,并且拥有前景广阔的经济腹地;三是群内各城市密不可分,分工合理且效率高,有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二、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整体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长株
4、潭城市群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09年,长株潭三市的GDP总额达到了2413亿元,占到湖南省经济总量比重的37%,推动全省的GDP总额增加4.6%,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市城镇化比率达到了48%,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11%。长株潭三市的人口仅占全省的19.1%,国土面积仅占全省的13.3%,但却为全省带来了37.3%的地方财政收入以及70%的对外贸易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5%,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7%,分别超过全省平均水平5.1%和0.7%。目前,长株潭三个城市的各自产业优势都比较明显,并且呈现出优势互补局面④。从1995年起,长株潭三市开始全面
5、实施一系列关于信息、电力、交通、金融以及环境等专题规划,开辟出一种全新的城市群发展模式,并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城市群产业创新发展机制,并且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主导产业产品链条短 “长株潭”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偏高,二、三产业相对较低。在第一产业中,传统农业所占比重偏大。粮食和生猪两项占农业产值的比重高达65%,“粮猪型”农业的基本格局始终未改变,且农产品市场保鲜、储藏、加工滞后,大宗产品与市场需求难以匹配,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效益。第三产业虽然发展迅速,占GDP的比重较大,但其中的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
6、发展较为滞后⑤。目前主要是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如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而为生产服务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技术、风险投资、现代物流等高层次的新兴服务业还不发达。 2、产业发展资源消耗过大,与资源节约型的改革试点相悖 长株潭在经济快速发展、提质扩容过程中,因以第二产业作为重要支撑,中等和偏下的产业占制造业的半壁江山,一直没有摆脱资源消耗型的传统发展模式,致使资源消耗过大,尤其是水资源、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供给趋紧导致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支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另外,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生活垃圾产生量日益增
7、加,却只进行简单的无害化填埋,不能转化为再生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本文在界定城市群产业创新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产业群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设计出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的发展机制,从而为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的科学、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城市群产业创新发展长株潭 2007年国务院将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性的环境友好型及资源节约型的改革试点区域,长株潭城市群被推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最前端。但如何进行两型社会建设的试验并取得有价值的经验?如何在资源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