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831290
大小:4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6
《材料题: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材料题: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1.(2014·山东潍坊一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次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商君治泰。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注黥、劓,古代的两种刑罚)其傅(注博,指太子的师博公子虔、公孙贯)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战国策·秦一》材料三 商鞅变法不顾人言,虽能骤致富强,亦以召怨天下,使其民知利而不知义,见那而不见德,虽得天下,旋踵而亡。——苏轼《东坡文钞》(1)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
2、的主要内容。(2)据材料一、二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并评价苏轼的主要观点。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以强政弱,削。以弱政强,王也。——《商君书·弱民》材料二 商鞅规定一人有罪,父母妻子连带受罚。老百姓每五家互保,十家相连,民众必须互相监督,互相检举,互相揭发。如果发现奸人而不告发的,处以腰斩积极检举揭发的,予以重奖,加重关税和市场上的商品税,那么农民就不会轻易尝试经商,商人也会对自己还能否坚持下去产生怀疑。商鞅时期,泰国政府向民众收取的各种赋税,
3、再加上徭役折算成实物,据专家估算,大约相当于民众年收入的4/5,也就是说,一个秦国公民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头来属于他自己的,不过是全部所得的20锩,其余的80%、都被他那伟大的祖国巧取豪夺了。——摘编自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4/4(2)据材料二,概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什么联系?(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商鞅变法进行简评。4/4参考答案1.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的“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概括出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由材
4、料二中的“商君治泰,法令至行”可概括出严刑峻法。第(2)问,由材料一中的“倾邻国而雄诸侯”可总结出使秦国国力增强,由材料二中的“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可总结出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变化,由“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可总结出稳定社会秩序,由“兵革大强”可总结出军事强大。第(3)问,概括材料三可知苏轼的观点是商鞅变法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结合商鞅变法和秦朝的相关史实从正反两面辩证评价苏轼观点即可。参考答案:(1)内容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实行严刑酷法。(2)影响:增强国力;壮大军事力量;稳定社会秩序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变化。(3)观点:商鞅变法导致秦朝
5、迅速灭亡。评价:苏轼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是符合史实的;但认为商鞅变法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是错误的,秦朝的灭亡是由于统治者暴政,并非商鞅变法;苏轼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作用。2.解析:第(1)问,关键是理解材料的含义:国家政策制定的是人民憎恶的东西,人民就弱;国家政策制定的是人民喜好的东西,人民就强。人民弱了,国家就强;人民强了,国家就弱。可见,用强民政策统I弱民,国家就会削弱;用弱民政策统治强民,就能成就王业。这显然是将人民与国家对立起来。第(2)问,第一小问,由关键词“连带”“互相监督”可知是连坐法,由“加重关税和市场上的商
6、品税”可知是抑商政策,由民众以年收入的4/5负担赋役可知民众赋役沉重;第二小问分析两则材料可知,材料一是指导思想、材料二是这一思想指导下的具体内容。第(3)问采取擧证分拆的方法展开评论即可。参考答案:(1)将国家与人民对立起来,有国家的强大就没有人民的幸福,有人民幸福就没有国家的强大(或大国崛起的基石、就是人民的苦难和泪水)。(2)内容:实行连坐法;对商业征收重税(抑商)使百姓赋税沉重(或“对百姓巧取豪夺”)。联系:材料一是变法的指导思想,材料二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具体政策(实施的内容)。4/4(3)商鞅的改革措施,使秦国在较短时间内走向了富强
7、,为秦的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但将“强国弱民”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则注定将把这个国家引向灾难,统治也不可能长久,泰二世而亡就是有力的证明。4/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