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08期外语电化教学No.1082006年4月CAFLEApr.2006网络外语教育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研究归樱(上海财经大学外文系,上海200433)摘要:当今信息时代网络教育已成为外语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合作学习是语言教学中一种先进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已被广泛运用,但网络教育中的合作学习则刚刚起步。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对网络教育中合作学习的案例进行了剖析,对学生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参与度与其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量化研究,讨论了合作学习在网络环境下所发挥的作用。最后,对如何搞好网络教育中的合作学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关键词:网络教育;合作学习;互动中图分类号:
2、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95(2006)02-0008-0005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已成为人们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这种基于计算机、网络通信、互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联网技术的崭新教育模式在消除时空限制、降低教育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成本、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缺乏当面交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流,易导致孤独感等缺憾。如何缩短师生之间、生生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之间的心理距离,加强沟通交
3、流,是网络教育所面临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0(王坦,2001:12)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对对合作学习的解释涉及到社会学及心理学理论,网络教育中合作学习的案例进行了剖析,对学生在网主要有社会互赖理论(SocialInterdependencetheory)、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参与度与其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教育工学理论(Classroominstructionaltechnologytheo-了量化研究,并讨论了合作学习在网络教育中所能发ry)、社会凝聚力理论(Socialcohesivenesstheory)、认挥的作用,最后对如何搞好网络教育中的合作
4、学习提知精制理论(Cognitiveelaborationtheory)和接触理论(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由此促进和帮助学生在网络环Contacttheory)等。其中以社会互赖理论(Socialinter-境下的合作学习,改善学习效果。dependencetheory)最具有解释力。社会互赖理论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相互依靠,相互支持,共同实1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现学习目标的过程。而学习中的正面的相互依赖关系合作学习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70年代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负面的则相反。合作学习的重中期,80年代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天已形成一个独立要代表人物美国学者约翰逊兄弟(
5、Johnson,D.W&的理论体系,被广泛用于教学实践,引起了学术界的Johnson,R.T.)认为:社会互赖的结构方式决定个体高度重视。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定义多种多样,我国合的互动方式,依次也决定着活动结构,积极互赖(合作学习著名研究学者王坦是这样对之总结的:/合作作)产生积极互动,个体之间相互鼓励促进彼此的学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习。消极互赖(竞争)通常产生反向互动,个体之间相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互妨碍彼此取得成绩的努力。在没有互赖(个人努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力)存在的情景下,会出现无互动现象,
6、即个体之间没作者简介:归樱(1963-)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远程英语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收稿日期:2005-10-31#8#归樱: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研究有相互影响,彼此独力作业(Johnson&Johnson,间及生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整个教学1993)。环境不受时空束缚,处于自然的、友好的、开放的状态。合作学习十分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并把互动另外,这一环境资源丰富,信息海量。学生可在网上随看作是推进学习的主要手段,主张通过生生互动来激意流览、下载和上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网络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上,将互动推延至教师成为展示其创造性工作的媒体
7、。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倡开发和利用教学然而,网络环境也有其特殊性,可用直接性(im-中的人力资源。mediacy)和社会存在(socialpresence)这两个概念来进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应包含以下五大要素:行解释。直接性是指两位沟通者之间所感觉到的心理(1)积极互赖(PositiveInterdependence),即要求距离。社会存在是指一种媒介将人的特征投射到人际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同伴的学习沟通中的特质以及由此产生人际间互动的特征。在传负责。统课堂中,教师的语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