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825094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6
《实验中学20xx年高三理科数学复习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验中学20xx年高三理科数学复习计划 实验中学20xx年高三理科数学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课本,注重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面向全体学生,降低复习起点,在夯实“双基”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突出思维教学,强化数学思想的运用,认真分析教材和近三年的高考题,分析相应的应试对策,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益 二.复习目标: 一个中心:切实有效提高学生整体数学成绩; 二个基点:一是规范性和运算 二轮复习:第一轮整合知识,夯实双基 第二轮实验中学20xx年高三理
2、科数学复习计划 实验中学20xx年高三理科数学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课本,注重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面向全体学生,降低复习起点,在夯实“双基”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突出思维教学,强化数学思想的运用,认真分析教材和近三年的高考题,分析相应的应试对策,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益 二.复习目标: 一个中心:切实有效提高学生整体数学成绩; 二个基点:一是规范性和运算 二轮复习:第一轮整合知识,夯实双基 第二轮研究考点,专题覆盖 三、计划内容 1、夯实基
3、础。 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从学生反馈来看,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难题没做好,而在于基本概念不清,基本运算不准,基本方法不熟,解题过程不规范,结果“难题做不了,基础题又没做好”,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将格外突出基本概念、基础运算、基本方法,具体做法如下:1.注重课本的基础作用和考试说明的导向作用;2.加强主干知识的生成,重视知识的交汇点;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规范解题习惯;4.加强反思,完善复习方法。 2、解决好课内课外关系。 课内:(1)例题讲解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讲解中,让学生陈述不同解题思路,对于解题过程中的
4、闪光之处或不足之处进行褒扬或纠正;讲解后,对解法进行总结。对题目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领会不同方法的优劣,一题多用的题目让学生领会知识间的联系。(2)学生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不但指出错误之处,更要引导学生寻根问底,使学生找出错误的真正原因。(3)每节课留5-10分钟让学生疏理本节知识,理解本节内容。 课外:(1)除了正常每天布置适量作业外,另外布置一两道中档偏上的题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到拔尖补差。(2)加强重点生中的缺腿生的辅导工作:①判作业时对缺腿生面批面改;②指出知识的疏漏,学法的不正;③每周5天集中辅导,对普遍问题讲解。
5、3、强化学生“参与”“合作”。 1.多让学生尽量独自完成作业,无法独立解决的可以相互讨论。2.让学生自我小结,每一章复习完后,让学生自己建立知识网络结构,包括典型题目、思想方法、解题技巧,易错易做之题;3.每次考试结束后, 让学生自己总结:①试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②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③试题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技巧,关键步在哪里;④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哪些是知识、逻辑心理因素造成,哪些是属于思路上的。 4、精选习题。 教师备课时,要对精选的题目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 (1)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 (2)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 本题主
6、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在哪里? (3)学生答题中可能会有哪些典型错误?哪些属于知识上、逻辑上、心理上还是策略上的原因? (4)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何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有重点、有针对性。 (5)把握好题目的难度,增强题目针对性,所选题目以小题、中档题为主,且应突出知识重点,体现思想方法、兼顾学生易错之处。 (6)减少题目数量,加强质量。题目数量过大,学生易疲惫生厌,没有思考消化时间,删减偏难怪,技巧过于单一、计算过于繁杂的题目。 5、复习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轮复习:中旬约180天第二轮复习:中旬------底约70天 6、集体备课,资
7、源共享:聚团队之力,分工协作,共集体智慧。第二篇:高三理科数学一轮复习计划800字 2012-2013平江三中高三理数教学进度及复习计划 一、目的 为了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效率地完成高三数学学科教学复习工作,正确把握整个复习工作的节奏,明确不同阶段的复习任务及其目标,做到针对性强,使得各方面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实到位,特制定此计划,并作出具体要求。 二、计划 1、第一轮复习顺序: (1)集合与简易逻辑→不等式→函数→导数(含积分)→三角函数→向量 (2)复数→数列(含数学归纳法、推理与证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 (3)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算法
8、与框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