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县域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县域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ID:20812040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6

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县域产业发展策略研究_第1页
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县域产业发展策略研究_第2页
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县域产业发展策略研究_第3页
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县域产业发展策略研究_第4页
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县域产业发展策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县域产业发展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县域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淮河流域大面积范围属于中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面临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双重压力,所以解决流域内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是淮河生态经济走廊规划建设的关键。量化分析淮河干流沿线27个县域经济指标,发现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有自东向西递减的空间分异规律性。豫南和皖北县域处于工业化早期阶段,苏北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有产业联动发展的可能性。结合各县域优势产业和资源特殊性,提出淮河经济走廊建设应打通东西向水道、构建绿色生态农业走廊、促成资源型工业向环境友好型转化等建议。引言淮河流域介于长

2、江和黄河两流域间,流域内经济发展落后,处于周边五大经济带的“虹吸”范围内。在此背景下,以经济走廊的模式进行沿淮的生态经济建设方案得到了皖、苏、豫等政府的积极性响应,打造淮河生态经济走廊的战略随之孕育而生。该战略以淮河为依托,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根本落脚点,着力构建淮河黄金水道、淮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沿淮工业特色产业基地,以“一带三核多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来推动淮河流域经济转型升级。淮河生态经济走廊概念,首次在2011年由中国工程院专家在“打造淮河生态经济走廊”的研究课题中被提出。2012年,中国国际经济交

3、流中心编制了《建设淮河生态经济走廊—推动我国东中西地区协调发展》研究报告,并于2013年将最终成果——《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上报国务院。流域内产业协同发展无疑对加快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仅有少数学者关注核心城市的信息产业经济发展问题[1],对县域经济关注不足,而淮河流域广大农村地域欠发达。本文选取淮河生态经济走廊节点城市(共27个县区)的经济指标作为空间统计的数据源,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特点,并对走廊县域间的产业关联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为流域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建议。一、淮河生态

4、经济走廊经济发展空间分异特征(一)淮河生态经济走廊范围界定淮河生态经济走廊这一战略构想包含自然地域、经济区划、“一带三核多节点”空间组织战略等多维度考量,但目前关于淮河生态经济走廊的范围是流域尺度还是干流尺度的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认为,在发展初期经济走廊应归于干流尺度。首先,从空间区位层面上说一带三核多节点发展模式中,无论是核心城市还是所涵盖的节点城市多位于淮河干流两侧。其次,在区域经济发展层面,淮河流域处于经济“洼地”的位置,干流尺度的发展规划无论对削弱经济“虹吸”作用,还是对寻找区域内部源动力都大有裨益。在行政区

5、划方面,干流尺度的发展规划能够减少跨省合作带来的阻力,对走廊产业的耦合趋向具有重大意义。总之,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在发展初期应是一个以信阳、蚌埠和淮安为核心,以淮河主干道周边县区为节点,跨豫皖苏三省的经济“干线”。(二)淮河生态经济走廊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特点分析27个核心城市2013年GDP值,结果显示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内经济发展状况从整体上看呈现出东北高、西北低,并沿淮河干流逐渐递变的特点。走廊内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阜南县与洪泽县相差38815元。从产业结构特征上来看,走廊内各县域产业结构特征有较大差异。信阳的

6、固始、阜南、横川等县的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各县。六安和淮南的霍邱、颍上、凤台等县第二产业比重均远超平均水平,凤台甚至达到67%。而处于淮河下游苏北城市,如盱眙、泗洪、大丰等县区第一产业比重明显偏低。由此可得出,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存在经济发展的阶段差异。从一定程度上说,空间的邻接使得邻近区域具有共同的发展资源,从而使得产业结构也趋于同构[2]。淮河生态经济走廊核心城市经济发展具有较明显的经济发展阶段的空间差异。大体上看,淮河上游豫南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中游皖北矿藏资源丰富,又是老工业基地,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其他区

7、域。下游苏北通过承接长三角等地区的产业转移拥有一定发展基础,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快,占比较高。尽管上、中和下游河段县域产业结构大多数以“二、三、一”为主,但豫南和皖北的第一产业占比均未降至20%以下。按照库兹涅茨理论[3],工业发展阶段仍旧处于工业化早期阶段,苏北则属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为了更形象、直观地表示各区县的生产水平在空间上的联系,利用Moran散点图表现空间联系的全局指数和局部指数计算结果[4]。在绘制的Moran散点图中,第一和第三象限内分布的点数明显多于二、四象限,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内节点城市基于人均GDP的

8、空间自相关方式主要是高值与高值聚集,低值与低值聚集。位于第一象限的大多是三大核心城市(信阳、蚌埠、淮安)的下辖区县或位于其附近,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经济走廊“一带三核多节点”模式规划的合理性。同时,处于第三象限的区县位于经济走廊的中下游地区,根据其产业结构特点,可知该区域存在农副产品附加值较低,第二产业生产效率不理想等问题。凤台和桐柏县位于第四象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