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教案

勾践灭吴教案

ID:20809618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6

勾践灭吴教案_第1页
勾践灭吴教案_第2页
勾践灭吴教案_第3页
勾践灭吴教案_第4页
勾践灭吴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勾践灭吴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勾践灭吴》教案初中阶段学生文言文阅读十分有限,仅限于初中所学的几篇,对古文学习兴趣一般。多数觉得文言文枯噪无味,晦涩难懂。对文言文语法和常用词知识,大多是死记硬背。基于这样的情况,高一文言文教学宜“低起点、稳起步,先入门,再提高”,避免学生对古文产生厌学兴趣。——参选自教参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 了解《国语》的体例及内容。2、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掌握特殊的语法现象。3、了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自励,报仇雪恨的故事。 4、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教学重点:掌握特殊语法现象。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主旨,揣摩人物语言,体会语言艺术。课时安排:3课时预习阶段:

2、通读课文课堂教学:第一课时一、导入(由蒲松龄的对联引入,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兴趣)  出示ppt: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蒲松龄(查证)在这幅对联中,有两个我们熟知的成语典故“破釜沉舟、卧薪尝胆”,讲述的是哪两个故事?明确:破釜沉舟讲的是楚霸王项羽,当时他作为上将军,率领其军队与秦军交战,要越过漳河到对岸抢占对方的阵地,为了表示有进无退,有战必胜的决心,他与军队渡河之后,要把军队中的“釜”——古代一种煮饭的锅,全部砸碎,把渡船也砸烂沉到江底。 其中“

3、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苦心人”,指的就是卧薪尝胆,雪耻复仇的越王勾践(可以让学生答)。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忍辱负重、厉兵秣马,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灭掉吴国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勾践灭吴》。  板书:勾践灭吴  二、题解(1)常识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哪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下《国语》(学生标识课文注释①)。掌握:《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传》的作者)所作。共二十一卷,全书按周、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分国编次,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公元前990年--公元前453年)前后五百余年的史事,反映了这一漫长历史时期诸侯各国的

4、交往、争战等情况。辨析(ppt出示):国别体——以不同的国家为编写序列。《国语》编年体——以年代为编写序列。《左传》纪传体——《勾践灭吴》被称为《国语》的压卷之作。(2)背景:出示ppt:“春秋时期诸侯形势图”,介绍时代背景:当时原本统一着中国的周王朝衰落,诸侯势力兴起,相互讨伐,争夺土地和资源,黄河流域一带就有齐、宋、晋、秦、楚等多个大诸侯国争霸,中原大地可谓狼烟四起。而在长江下游东南沿海地区也有两个国家不甘示弱,争得不可开交,他们是吴国和越国,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来看看吴越两国的争霸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交代吴越战争的由来:吴王阖闾曾经打败过

5、吴国西面强大的楚国,一心想向中原地区扩展自己的势力,当诸侯的首领,可是其南面的越国也一天天强盛起来,不断第派兵骚扰吴国的边境威胁到吴国的后方,使它北上争霸受到严重的牵制,吴越两国的仇怨摩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阖闾就趁着越国的国丧带领其子夫差攻打越国。然而,阖闾在这一仗中被砍掉了一个脚指头,这一伤说轻一轻,说重又不重,可阖闾老了,受不住伤痛折磨很快就死去了。夫差发誓报仇,在前494年又与越军在夫椒这个地方打了一仗,杀得勾践只剩兵五千,退居会稽山上。此时越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情况危急,我们的课文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6、三、课文研读 (一)整体感知课文 对照注解,学生通读  。(二)讲读文章第一段 1、学生齐读 2、在残兵只有5000,强敌步步逼近的情况下,勾践有否因惨败而一蹶不振,坐以待毙呢?他是如何应对的?串讲“乃号令三军曰:……”:退、知招揽人才,出谋划策——共知国政1、这对于想要建功立业、实现政治抱负的人来说,可谓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机。这时,谁站出来了?(文种)文种对勾践“求谋臣”所持的观点是什么?串讲文种的话:资、然后、无乃……乎2、找出能够概括这段话中心意思的句子——中心句。文种为我们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

7、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3、 文种在论述这个道理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比喻、排比。形象生动,深入浅出。4、除了阐述道理,文种还表达出了哪层意思?“无乃后乎?”——婉转地责备勾践未能早些任用贤才——这里颇有埋怨、发牢骚的意味,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郁闷。5、文种主动进见就只是为了讲道理、发牢骚吗?当然不是。还要有退吴的方法。6、国难当头,情势危急,但文种并不是一开口谈如何退吴,而是慢条斯理地讲讲道理、发发牢骚,又顺便挖苦责备了越王。他不怕越王一怒之下杀了他吗?这说明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临危不惧,有胆有谋,胸怀大志,希望得到重用……7、

8、勾践看出文种的心思了吗?他是怎么回答的?串讲:苟、子、何后之有(倒装句)8、勾践怎么做的?“执其手而与之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