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说明书.doc

锅炉说明书.doc

ID:20806355

大小:26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16

锅炉说明书.doc_第1页
锅炉说明书.doc_第2页
锅炉说明书.doc_第3页
锅炉说明书.doc_第4页
锅炉说明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锅炉说明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UG-130/9.8-M4锅炉说明书13J-SM1(H)编制校对审核审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锅炉厂)2010年8月13J-SM1(H)锅炉说明书第13页共13页目录一.锅炉基本特性1.锅炉工作参数2.煤质资料3.锅炉基本尺寸二.锅炉结构简述1.锅筒及汽水分离装置2.炉膛水冷壁3.燃烧设备4.过热器和汽温调节5.省煤器6.空气预热器7.锅炉范围内管道8.密封装置9.炉墙10.构架三.附录1锅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锅炉水容积表3热力计算主要数据表4壁温计算汇总表13J-SM1(H)锅炉说明书第13页共13页一.锅炉基本特性:1.锅炉规范额定蒸发量130t/h

2、额定蒸汽温度540℃额定蒸汽压力(表压)9.8MPa锅筒设计工作压力(表压)11.27MPa给水温度158℃排烟温度~140℃热风温度~334℃排污率2%空气预热器进风温度20℃锅炉设计效率91.4%2.燃料设计煤种烟煤空干基Cad53.76%Had3.63%Oad7.48%Nad0.9%Sad0.8%Aad31.72%Mad1.71%Vad27.17%My≤8%Vr40.8%高位发热量:21510KJ/KgQydw4701Kcal/kgt11410℃t2>1500℃t3>1500℃13J-SM1(H)锅炉说明书第13页共13页HGI611.锅炉基本尺寸炉膛宽度(两侧水冷壁中心线

3、间距离)6690mm炉膛深度(前后水冷壁中心线间距离)6690mm锅筒中心线标高30900mm锅炉最高点标高(集汽集箱)34500mm锅炉顶棚管标高27600mm运转层标高8000mm锅炉构架左右两侧柱中心线间距离(外柱)16920mm锅炉构架炉前柱至后柱中心线间距离16100mm二.锅炉结构简述本锅炉为单锅筒、集中下降管,自然循环∏型布置的固态排渣煤粉炉。半露天布置。锅炉前部为炉膛,四周布置膜式水冷壁。炉膛出口处布置屏式过热器,水平烟道装设了两级对流过热器。炉顶、水平烟道两侧及转向室设置顶棚管和包墙管。尾部交错布置两级省煤器及两级空气预热器。锅炉构架采用双框架全钢结构。炉膛水冷

4、壁、过热器悬吊在顶板梁上,尾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支承在后部柱和梁上。锅炉采用直流煤粉燃烧器正四角切向布置,假想切圆为φ495.2mm,制粉系统采用钢球磨中间仓储式,温风送粉。除渣设备由用户另行订货。1.锅筒及汽水分离装置:锅筒内径φ1600mm,厚度为100mm,封头厚度为100mm,筒身长约8400mm,全长约为10300mm,材料为P355GH(19Mn6)。锅筒正常水位位于锅筒中心线以下180mm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离正常水位各50mm。锅筒内采用单段蒸发系统,内部布置有旋风分离器、梯形波形板分离器、清洗孔板和顶部多孔板等内部设备。它们的作用是分离混合物中的水与汽,并清洗

5、蒸汽中的盐,平衡锅筒蒸汽负荷,以确保蒸汽品质。13J-SM1(H)锅炉说明书第13页共13页锅筒共有28只直径为φ315mm的旋风分离器,分前后两排,沿锅筒筒身全长布置,旋风分离器分组装配,以保证旋风分离器负荷均匀,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汽水混合物切向进入旋风分离器,在筒内旋转流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水滴被甩向四周,沿筒壁向下流,而蒸汽则在筒内向上流动,在上升过程中同时进行重力分离,分离出的水在筒底经导叶盘平稳地流入水空间。为了防止水由四壁向上旋转流动时混入蒸汽流中,在旋风筒顶部加装一溢水槽,水可以通过溢水槽流到筒外。蒸汽在旋风分离器内向上流动,通过波形板分离,进入清洗装置,被省煤

6、器来的给水清洗,降低了蒸汽中携带的盐份、硅酸根含量。经过清洗后的蒸汽,在汽空间再经过一次重力分离,然后蒸汽经顶部百叶窗和多孔板分离细小水滴后被引出锅筒进入过热器。为防止蒸汽高速抽出,在引出处装有均汽挡板。采用大口径集中下降管,为防止下降管入口处产生旋涡而造成下降管带汽,在下降管入口处装有栅格。此外,为保证良好的蒸汽品质,在锅筒内还装有加药管、连续排污管和紧急放水管。锅筒采用两个U型曲链片吊架,悬吊于顶板梁上,吊点对称布置在锅筒两端。1.炉膛水冷壁炉膛断面设计成正方形,深度和宽度均为6690mm。炉膛四周布满了φ60×5节距80mm的管子和扁钢焊成的膜式水冷壁,形成密封的炉膛竖井。

7、前后及两侧水冷壁各为83根φ60×5的管子,前后水冷壁下部冷灰斗处管子与水平线成55°角,倾斜构成冷灰斗。后水冷壁在炉膛出口下缘处向炉内突出形成折焰角,然后向上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垂直向上穿过水平烟道及顶棚管进入后水冷壁上集箱,另一路以节距S=120mm构成膜式水冷壁,并与水平线成40°及5°的倾角构成水平烟道底部的斜包墙。前后侧水冷壁各分为四个循环回路,每个回路水冷壁下集箱均由2根φ133×10连接管引入,而每个水冷壁上集箱也有连接管引出至汽包。4根φ325×25集中下降管供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