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二冬(1)图文详解.doc

笠翁对韵二冬(1)图文详解.doc

ID:20800164

大小:59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6

笠翁对韵二冬(1)图文详解.doc_第1页
笠翁对韵二冬(1)图文详解.doc_第2页
笠翁对韵二冬(1)图文详解.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笠翁对韵二冬(1)图文详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笠翁对韵·二冬》第一段晨对午,夏对冬。下饷对高舂。【明词义】下饷:饷(音响),饭。下饷,下午饭。这里指下午。高舂:舂(音充),《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谓高舂。”注云:“虞渊,地名。高舂时始成,民碓舂时也。”“至于连石,是谓下舂。”注云:“连石,西山名,言将暝下,民悉舂,故曰下舂。”注:“高舂,……民碓(音对,古时捣米的器具)舂时也。”相当于现在的薄暮,也就是傍晚时分。【看图片】【知文化】我们的饮食习惯是一日三餐,那么古人每天吃几顿饭呢?其实,在秦汉以前,古人是只吃两顿饭的。《墨子》中有一篇叫做《杂守》,其中就记载士兵们每天都是吃两

2、顿饭。上午太阳升至东南方的时候吃早饭,当时叫做朝食或饔(音yōng);申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四点左右)吃第二顿饭,叫做“飧(音sūn)”或者“餔(音bū)食”。古人对进餐的时间非常在意,《论语》中说:“食不时不食。”意思是说:在不应该吃饭的时候,不能进餐。如果进餐,就会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当然,这样的行为也有例外,那就是对于军队。行军打仗朝不保夕,首领常常会用进餐激励士卒英勇作战。《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听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非常生气,下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意思就是明天一早就犒赏士兵。从时间上来讲,一大早就吃饭是有违礼数的

3、,但是为了作战和鼓舞斗志的需要,也是可行的。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演变为一日三餐或者四餐。同时,三餐也开始分为早饭、午饭和晚饭了。汉代的早餐称为寒具,在唐代,寒具有点心之称,因此,早饭被称为早点,沿用至今。午饭在古代被称为“中饭”或者“过中”。由此可见,一日三餐的习惯也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的。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明词义】青春:春天的芳菲。白昼:明媚的阳光。相关的诗句:《声律启蒙》总结出:“哀对乐,富对贫,好友对嘉宾。弹琴对结绶,白日对青春”。•汉·刘向《楚辞大招》载:“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意即春季降临,万物复苏,呈现勃勃生机•三国

4、·曹植的《侍太子坐》:“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意思是太阳发出白光,照耀着青春大地,及时的落雨压住了飞扬的飘尘。3•唐代·陈子昂《题李三书斋》有:“灼灼青春仲,悠悠白日升”。•明洪武年间林宽有诗:“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清朝袁枚一首题为《苔》的诗中有:“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看图片】【知文化】柏树:斗寒傲雪、坚毅挺拔,乃百木之长,素为正气、高尚、长寿、不朽的象征。岁寒三友: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拨的青松,挺

5、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明词义】垂钓客:垂钓客,垂竿钓鱼的人。垂钓客可能指的是严光。光,字子陵,西汉末、东汉初人,光武帝刘秀的老友,刘秀即位,曾请他出来做官,他不肯,归隐于富春山中,耕钓自乐,富春江上有子陵滩,相传为他的垂钓处。严光以“高风亮节”名闻后世,北宋范仲

6、淹《严先生祠堂记》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荷锄翁:荷(音赫),担着,扛着。陶渊明有“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诗句。此处荷锄翁恐指陶渊明。【知文化】隐士和隐逸文化隐士:就是隐居而不当官的知识分子。一般是指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却不去做官也不作努力的人,他们隐居山林之中,或乡村之中,垂钓江边或砍柴山中。隐逸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一批名士遁迹山林,当起隐士,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尽管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自古而然。但六朝隐士

7、之多,恐为历代之冠。隐逸诗:对隐居生活由衷赞美和吟咏的诗歌。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明词义】凤冠:古代后妃所戴的帽子,上面有用贵金属和宝石等做成凤凰形状的装饰。旧时妇女出嫁也用做礼帽:~霞帔。螭带:螭(音吃),古代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螭带,带钩上雕有螭纹的玉带。玲珑:指物体精巧细致。如:小巧玲珑【看图片】3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明词义】三元及第:封建科举考试,乡试第一称解(音借)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连续考得三个第一,就是所谓连中三元,三元及第。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才千顷:形容人才学之

8、广。《元史•黄溍传》有“澄湖不波,一碧万顷”的说法。这里用“千顷”,可能是出于平仄的需要。一品当朝:古代宰相为一品官爵。禄万钟:禄,古代官吏的薪俸。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