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欺凌.doc

浅谈校园欺凌.doc

ID:20795110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6

浅谈校园欺凌.doc_第1页
浅谈校园欺凌.doc_第2页
浅谈校园欺凌.doc_第3页
浅谈校园欺凌.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校园欺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校园欺凌一、校园欺凌现状近年来我国的校园欺凌事件越发呈现低龄化趋势,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都存在校园欺凌事件。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9月18日公布了共计67起校园内发生的刑事犯罪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件所涉及的地方包括北京市、四川省、河北省以及福建省,这67起校园刑事案件发生的时间分布从2007年至2014年之间。就犯罪人的年龄跨度而言,平均的年龄分布是15岁到17岁之间,最低12、13周岁。二、校园欺凌的定义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

2、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一种系统性的权力滥用,欺凌行为的主体是一群或单个学生,对特定个体或一群学生采取重复且长期的负面行动,并且一些学生个体可能既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三、校园欺凌的方式传统的校园欺凌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暴力型。这类欺凌伴随着诸如推、掐、敲打、殴打、踢等暴力,带给他人的肉体、精神上的打击很大。其中有些暴力非常危险,如用书敲打头部、拉扯头发、用扫帚、伞敲打,甚至是有类似职业摔跤的、勒脖子的游戏。而其中的很多行为如果是大人所为,会被视为伤害罪加以

3、处罚。2.语言型。这种欺凌又可以细分为三类,首先是说坏话,用“矮子”、“胖子”等词嘲讽对方的生理特征,或者给对方起绰号。其次是把对方作为笑料。即便对方只是稍微与众不同,也会夸大其词,加以嘲笑。这和“说坏话”有些类似,常常是由某个集团对个人所施加的。其起因常常是细小的差异,如该生身体有缺陷,学习不好等。最后一类就是散布谣言。如“某某好像有偷窃的习惯”等,无论这种谣言是否属实,一旦被散布开,会严重损害当事人的名誉。3.忽视型。即忽视对方的存在。如,孤立对方,即使对方打招呼也置若罔闻。因为持续否定对方的存在,所以给的精神打击非常大。而且这种

4、校园欺凌极具隐蔽性。除此之外,目前一种新型的欺凌,即网络欺凌(亦被称为网络暴力)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深深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手机、电脑等在中小学生中得到普及。而网络欺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如将同学的照片通过手机传阅等。和传统的校园欺凌相比,这种新型的校园欺凌更让人担忧。首先,它使欺凌和被欺凌的双方不受力量对比的限制。即便瘦小者也可以欺负他人。其次,欺凌者更为隐蔽。他可以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实现对他人的伤害。再者,手段的信息化使得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因此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更为严重。此外,传统的校园欺

5、凌受时空的限制。即只要不和加害者在一起,就可以避免受伤害。而网络欺凌则使受害人失去了所有的避难所。无论身处何处,伤害都会随之而来。四、校园欺凌的危害校园欺凌会影响到学生以下方面:心理健康、行为问题、校园适应性发展和学业成就。1.心理健康。校园欺凌为带给受害者抑郁、焦虑水平和自杀意图的增加,也会导致自尊水平降低。2.校园欺凌对青少年的影响具有长远性。R研究发现,个体在青少年期间遭受校园欺凌事件,对成年早期的心理健康状况(抑郁、自尊水平和自杀想法)有很强的预测性,尤其是学生时期受到校园欺凌的高频组被试在成年早期报告抑郁症状的人数是低频组的

6、2.6倍。  3.问题行为的增加。经历校园欺凌的学生可能伴随着系列风险、问题行为,例如自杀尝试、物质滥用和旷课逃学等。遭遇校园欺凌的高频率学生的自杀尝试是低频组学生的5.6倍,并且更可能进行不安全性行为,报告有更多的STD病症和HIV感染;遭受基于偏见校园欺凌的青少年与没有遭遇校园欺凌经历的青少年相比,物质滥用行为更为严重(吸烟行为的人数比是2:1,酗酒行为的人数比是1.99:1),自杀尝试的人更多(5.06:1)。4.校园适应性发展和学业成就。遭受偏见带来的校园欺凌的青少年与没有遭遇过骚扰经历的青少年相比,学业成绩差的人数比是1.6

7、8:1,曾有旷课行为的人数比是1.86:1,同时对个体成年早期的社会适应性也有预测作用,学生由于校园欺凌事件导致学业失败、学习成绩差、生活中的选择受到限制、未来职业发展受到限制,以及个人潜能也受到压抑。同时,学生在面对校园欺凌事件时,他们可能会把问题行为作为应对校园欺凌的应激、反抗方式,例如旷课、逃学等,而这些方式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业成就。五、校园欺凌问题的根源1.个人因素。一个孩子之所以会有欺凌行为,和他的成长经历、家庭氛围等是分不开的。有一类孩子因为从小生活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中,因此一方面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又因为自卑而嫉妒那些生

8、活在幸福环境中的孩子。而且因为从小缺乏别人的关爱,所以也不知道如何关心别人,更不会去体会被欺负的小孩所经历的痛苦。而另一类孩子则完全相反。因为从小被家庭溺爱,所以形成了自我中心的性格,支配他人的欲望非常强烈,容忍不了和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