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87708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6
《[江苏]南京名师评析中考三门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江苏]南京名师评析中考三门试卷[江苏]南京名师评析中考三门试卷[江苏]南京名师评析中考三门试卷[江苏]南京名师评析中考三门试卷 ■总体评价:试卷难易适中,基础题所占比例较大,计算量适中,题目由易到难,层次清晰,且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发挥真实的数学水平。学生们普遍反映每道试题上手容易,但整卷要得高分不易。 ■试卷评析 1、注重基础,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试卷关注“课标”中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内容,以初中学段的知识与技能为基准,突出考查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概
2、念和常用技能。许多试题源于课本,改编于课本中的例题、练习题和复习题,这类试题所占分值超过三分之一。 2、彰显能力,关注学生发展,突出数学的思维价值。 1)今年数学试卷十分关注对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状况的考查。在运算能力考查方面,突出考查了学生对运算的意义、法则、公式的理解,并尝试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估计运算结果等数感。 2)在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考查方面,突出考查了对数学材料的理解、接收及加工处理的能力。试卷中共出现了1张表、14张图,蕴涵着丰富的信息,要求学生正确地获取、理解和处理数据、图表所表达的信息去解决问题。
3、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考查方面,关注数学应用的社会价值,加强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考查,试卷中设计了鸡蛋孵化出小鸡问题、比赛中的抽签概率问题、隧道开通问题、家庭用水计费问题、南瓜种植问题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求解,使学生感受“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生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在学生学习能力考查方面,第16题通过开放性问题考查了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第24题、25题、27题尝试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变式认识能力、在新情境中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利用所得信息认识新事物的能
4、力。另外,试卷中还设计了探究型问题、开放型问题等,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 ■学习启示 1、重视课本,考查核心知识,体现基础性和发展性。试卷考查内容包括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全卷出现了大量的基础题如第22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简单运用,但本题巧妙地将“解直角三角形”与“开通隧道”相结合,既考查了双基,又体现了对于生活实际的一种数学抽象与再创造的过程,是一道好题。本题源于课本,又有延伸和拓展。 2、背景呈现公平,体现趣味性和人文性。今年试题的研究对象涉及多个方面,如“南京夫子庙、中山
5、陵、玄武湖、雨花台四大景区”、“用鸡蛋孵化出小鸡”、“苹果的质量”、“羽毛球比赛”、“居民用水”、“农场种南瓜”等,情境鲜活、生动,令人耳目一新。如第19题以“用鸡蛋孵化出小鸡”为情境,合乎生活逻辑,问题表述明白易懂,试题可读性较好,设计自然、合理,难度适当,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对样本估计总体的数学思想及相关知识的掌握。 3、重视能力考查,引导学生不要搞题海战术。全卷编制了大量的原创试题,带有实际意义的数学应用问题占三分之一。试卷注重对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导向性。全卷具有良好的区
6、分度。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培养他们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总体评价:今年的考查范围同去年相比,虽然增加了两本书的考查内容,但是基本保持稳定。除了题型、分值、题型比例都没有变化外,更重要的是考查指导思想没有变化,试题的总体难度与去年大致相当,关注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不以繁杂取胜,不以细碎取胜,试卷没有出现偏题怪题。 ■试卷评析 2007年是南京市历史中考的第二年,试卷特点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就是:生活、时代、人文、乡土。 1、试卷联系现实生活,贴近时代,关注人文精神,凸显南京地方特色。试卷主要考查了八年级《中
7、国历史》和九年级《世界历史》内容,在全卷30分中,其中中国近、现代史占14分,世界古代史占2分,世界近、现代史占14分,充分体现了“厚今薄古”、注重现实的命题原则与特点。在有限的题量和分值内,试题内容蕴含丰富的学科背景和价值,关注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考查知识点直接覆盖全部知识章节的80%,间接覆盖率达100%。可谓是“小题大做”。 2、试卷立意深刻、内涵丰富、构思精巧。选择题中有三组组合题,31-33题涉及到近代史上与南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36题-37题反映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的三次历史性巨变;45-46题主题表现人类的战争与和平。非选择题中,
8、51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次重要的转折性会议遵义会议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表现中共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