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78950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6
《老树发新枝——词义扩展现象例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老树发新枝——词义扩展现象例谈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常谈》一文中说:“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老树发新枝——词义扩展现象例谈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常谈》一文中说:“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方面。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事实也正是如此。近年来,在报刊等媒体上,我们就时常碰到一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说它熟悉,是因为这些词语并非新创,都是一些老面孔;说它陌生,是因为含义已经不同以往,乍一见到,还真让人颇费思量。将这些词语新生意义同
2、原有意义的关系作些考察和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凸现出的一条词义延展的轨迹。 例如,“平台”一词原指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为操作方便而设置的工作台,如“施工平台”、“观景平台”,这种用法现今仍然存在。但如今在媒体上频频亮相的“平台”多半另有所指。如“系统平台”、“信息交换平台”中的“平台”指的是计算机中由基本的软件和硬件构成的应用程序可以在上面驻留和运行的系统。“物流运输平台”、“交流平台”、“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中,“平台”则比喻为进行某种活动提供支持和保证的领域、环境或空间。从有形的、具体的“平台”通过比喻、引申延伸出了虚拟、抽象的“平台”,范围大大扩展,面貌不同而精神内核相
3、通,这正是许多现代汉语词语产生新义的一条基本途径。 又如“打造”,原用于表示首饰、器皿、武器等金属物件的制作,但今天流行的“打造”大多数已经与金属制造业不相干,在使用范围上得到了空前的拓展。例如“印度自行打造航母”、“打造全新立体住宅”中的“打造”,意思分别相当于“制造”、“建造”;再如“打造一座现代化文化家园”、“把艺术节打造成国际性文化立交桥”和“上海打造全球电子产品重镇”中的“打造”,意思分别是对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进行“建设”、“创建”和“创造”;又如“将熊倪打造成一名‘铁汉子’’”、“两大王牌导演联手打造新片”,则分别是指“个人形象的塑造”和“艺术作品的创作”。“打造”对象
4、的扩大,其粗略轨迹是由金属到非金属,由具体实物到抽象事物。 再如“包装”,原指包裹商品或把商品装进盒子、瓶子等容器。而今对人或事物的形象给予装扮、美化,使其更具有吸引力或商业价值都可称之为包装。“下课”在很长时间里都仅仅指教师结束讲课,但现在那些被动地离开工作岗位或某一竞争范围都可这样称呼。“菜单”原指餐厅开列有各种菜肴名称的单子,如今计算机显示屏上的选项列表甚至各种服务项目的清单也称之为菜单。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综观上述例子,不难看出:一些原先局限于某个专业、使用范围相对狭窄的词语,产生了一些新的意义和用法,使用范围也大大拓展了。但所谓的新义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本义还
5、是密切相关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之间或相似或相关,大体是一种本体和喻体、形象与抽象的关系。新生意义同原有的意义共存于同一词语中,丰富了词语的意义内涵。如果把词语本身比作一棵枝杈众多的大树,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某些外部因素的诱导下,有可能在本义这条主干上不断衍生出许多比喻义、引申义这些枝节。其中,通过比喻引申,化具体为抽象,使词语的使用范围扩大,凝固而成新义的情况似乎较为常见。 其实,这种词义的扩展现象本来就在汉语语汇的发展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语言学概要》一书指出,词义的扩大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类型是一个词的一个义项概括的范围扩大了。“手”原来是指身体的一部分,后来扩大到指“
6、人”,如“拖拉机手”。这就是用部分来代替全体。词义扩大的另一种类型是一个词概括的范围扩大,因而增加了新的义项,变成多义词。由于两种事物的特征、性质、功能相似,或者由于感觉上的相似,使用原来的词称呼另一种事物或感觉。如“根”是植物茎干最下端吸引营养的器官,后来用它来指事物的来源,就产生了“祸根”、“刨根问底”等词语。又如“健康”本指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现在我们说“思想不健康”,那就扩大到指思想意识有毛病了。这样一来,一个词便增加了一个新的义项。随着词义的发展,词义概括的范围越宽,义项就增加得越多,词语这棵大树变得更加枝繁叶茂。 今天,汉语中这种词义扩展的情况仍然保持着旺盛的
7、势头。常见的动词有:把脉、炒、充电、出台、登陆、嫁接、接轨、盘点、疲软、启动、抢滩、着陆、升温、缩水、跳水、洗牌、下课、预热等;常见的名词有:菜单、蛋糕、底线、盲点、奶酪、内功、盘子、品位、婆婆、旗舰、前卫、套餐、黑洞、黄牌等。词义的比喻式扩展已经成了汉语语汇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 在语言的运用上似乎还存在着一种“喜新厌旧”的情况。通常而言,首先使用新词新义的往往是那些新潮的媒体作者,可新用法一旦在媒体上出现,就很容易成为社会大众群起仿效的对象。这也是一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