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需慎用 抢分不成反扣分

网络语言需慎用 抢分不成反扣分

ID:20777706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6

网络语言需慎用 抢分不成反扣分_第1页
网络语言需慎用 抢分不成反扣分_第2页
网络语言需慎用 抢分不成反扣分_第3页
资源描述:

《网络语言需慎用 抢分不成反扣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网络语言需慎用抢分不成反扣分  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微博、动车、80后、给力等网络造就的新词语都成为重要的日常词汇。而就在公布这一报告的同时,教育部有关人士再次强调了高考作文需使用“规范汉语”。专家表示,网络用语虽然越来越盛行,但在高考应试还是应谨慎使用。  教育部发布的《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要求,语文作文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而在日前公布《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教育部再次强调了这一规定是有法可依的。  教育部语信司副司长田立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

2、示,要求语文作文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有法律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田立新表示,基础教育阶段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都必须用国家规范汉语言教学,使用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的语文教材。考生也须按照要求作文。她认为,推广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并不意味着不支持古文学习研究,也不会妨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专家表示,不排除一些学生在古文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才华,

3、但高考应该遵循平等竞争原则,通过特殊形式的高考作文获得录取资格,实际上也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平,不宜鼓励。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选拔。  记者了解到,除了繁体字、文言文,考生同时也很关注网络语言在高考作文中的使用问题。据悉,去年上海就曾对于网络语言会不会被算作是错别字扣分在社会上引起沸沸扬扬的讨论,今年大家依然很关注这一点。  “上海的高考作文评分中,虽然未将使用繁体字、文言文或是网络文字直接列入评分标准,但参加高考的考生还是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语言,使用现行的规范汉语言文字。”一位曾经参加过上海高考作文阅卷的语文老师表

4、示,今年教育部针对高考规范语言的规定一个接一个,态度也很明确,从语文老师的角度,还是会提醒考生,不要“铤而走险”。  “从评分角度来说,会考察考生是否使用规范用语。年轻人喜欢追随潮流,使用新词。”这位老师表示,根据以往的阅卷规则,网络语言并非不能用,比如说像“给力”、“打酱油”这类词汇,已经广为流传且在一些主流媒体上也经常被使用的,是不会影响评分的。  但对于有些网络用语,不是词语被赋予了某种联想含义,而是由于网络的特殊情况下,打字输入的便捷而出现的新词汇,比如“神马(什么)”、“酱紫(这样子)”、“鸡冻(激动)”、“稀饭(喜欢)

5、”、“有木有(有没有)”之类的网络语言,尽管可能阅卷老师也能理解其含义,但从汉语使用规范的情况下看,这仍是明显的错别字。“像这类就应该尽量避免出现在高考作文里。”他表示,无论是否是追求语言的生动,但在应试的前提下,首先还是应遵守规则。  一位高三语文老师则告诉记者,除却高考应试的要求外,他也希望考生的语言和写作不要过于“贫瘠”。“网络语言很直观,但同时有些也失去了某种语言的含蓄和内涵美,现在很多学生表达情感的语言退步了,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词。”他表示,使用过多网络用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学生在语言掌握上的贫乏和简单。“汉语文字如此

6、博大精深,不使用这些新词汇,也一样可以用其他符合规范的语言来表达情感。”  记者了解到,本市高考作文一般被评为二类和三类的最多。二类作文大多中规中矩,行文较流畅,有逻辑性。而能被评为一类作文的则需要考生展现独特的思想,文采斐然,文笔佳,文章大气,且有一定的深度。专家提醒考生,如果不是平时作文成绩特别优秀的,在高考作文时还是应以切合主题、行文流畅、用词规范作为基本,避免最小程度的失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