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74190
大小:38.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16
《新课程“新”在何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课程“新”在何处?新课程“新”在何处?新课程“新”在何处?新课程“新”在何处?新课程“新”在何处?新课程“新”在何处?新课程“新”在何处?新课程“新”在何处?新课程“新”在何处?新课程“新”在何处?新课程“新”在何处?新课程“新”在何处?新课程“新”在何处?新课程“新”在何处? 正确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内容,有助于全面启动和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教育部组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的部分专家,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为统领,分别从不同的专业背景阐述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形成了对《
2、纲要》这一重要文件的“一种”解读。本期新课改的通识培训特向大家推荐崔允漷博士的观点。——原晓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学习型的课程改革共同体,一种共同的课程愿景——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们需要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努力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奉献给新世纪的中国儿童。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开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新局面,本文试图从新课程是
3、怎样产生、新课程涉及哪些内容以及新课程“新”在何处等方面阐述对《纲要》这一重要文件的“一种”解读,供有志于课程改革的同仁参考。 一、新课程是怎样产生的? 新课程是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经验研究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众多的学者、专家、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校长与教师代表以及部分社会人士持续对话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在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产生的。 1996年7月始,在深入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6所大学及中央教科所的课程专家,对1993年秋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
4、实施状况进行调研。总计调查了全国9个省近16000名中小学生,2000多名校长、教师和50多位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的落实状况、教学内容的适宜性、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考试与评价的问题等。1997年底,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实施状况调查报告》。调查发现,确实存在一些有悖于素质教育要求与教育规律的问题,如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
5、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苦于死记硬背,教师乐于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据此,提出了基础课程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1997年9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烟台的素质教育会议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会后,组织专家转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期研究工作。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方面,对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和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了比较
6、研究与经验研究;另一方面,开始规划与设计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至1998年底,基本形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课程体系的框架结构以及推广新课程的政策与策略。在研究起草“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到了教育部党组的高度重视,并列入“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1999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正式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由来自师范大学、省教研室、教科院的课程、教育、心理方面的专家及中学的校长代表40多人组成。专家组在基础教育司的领导下,
7、历时两年半,勤奋工作,就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设置、课程标准、考试、评价、实验区工作以及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综合课程设计、农村课程改革、课程政策改革等,组织召开了100多次专题研讨会,起草并形成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并于2001年6月正式颁布。 2000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通过课题申报、评审、签合同等程序,确立了11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项目,包括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各门课程的国家标准与指导纲要、教材,以及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综合实践活动
8、指南、课程与教材评价等综合类研究项目。 至2001年7月,已制定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和义务教育阶段18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编写并审定通过了各科实验教材。目前已有20个学科的49种中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将在今年9月首次在实验区试用。同时关于课程管理政策、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将在实验区逐步应用。 本轮课程改革是在历次课程与教材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充分考虑到现代社会发展、信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