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少年败于高考的警示

文学少年败于高考的警示

ID:20774140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6

文学少年败于高考的警示_第1页
文学少年败于高考的警示_第2页
文学少年败于高考的警示_第3页
文学少年败于高考的警示_第4页
文学少年败于高考的警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少年败于高考的警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学少年败于高考的警示  2003年的高考爆出一条新闻:南京金陵中学费滢滢的作文仅得25分。如果是默默无闻者也就罢了,偏偏她获得过“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的头奖,出版过散文集《经常走神的女孩》,父亲又是位文学评论家,于是事情就变大了。读了费滢滢写的考场作文,有人认为她“跃上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一篇优秀的作文”;而有人则认为“所议论的角度并不符合作文题目的要求”,“违背了‘竞赛规则’文学少年败于高考的警示  2003年的高考爆出一条新闻:南京金陵中学费滢滢的作文仅得25分。如果是默默无闻者也就罢了,偏偏她获得过“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的头奖,出版过散文集《经常走神的女孩》,父亲

2、又是位文学评论家,于是事情就变大了。读了费滢滢写的考场作文,有人认为她“跃上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一篇优秀的作文”;而有人则认为“所议论的角度并不符合作文题目的要求”,“违背了‘竞赛规则’文学少年败于高考的警示  2003年的高考爆出一条新闻:南京金陵中学费滢滢的作文仅得25分。如果是默默无闻者也就罢了,偏偏她获得过“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的头奖,出版过散文集《经常走神的女孩》,父亲又是位文学评论家,于是事情就变大了。读了费滢滢写的考场作文,有人认为她“跃上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一篇优秀的作文”;而有人则认为“所议论的角度并不符合作文题目的要求”,“违背了‘竞赛规则’”。  费文

3、的标题是《人情与季节》,共有四段:端午、元宵、重阳和冬至。为了便于说明问题,这里抄录其中“重阳”一段:  看过一个挺感人的故事,一个母亲病了,女儿到医院探望她,在路上想起今天是重阳,于是买了糕,糕也有登高之意,是避免灾病,是吉利的象征。后来母亲病好了,那碟糕也就一直放在那儿,没舍得吃。其实这是件小事,但里面的感情却令人动容,这样的感情也使节日的意义更加突出,让我们知道,节日的形式其实是浓厚感情积累的结果,人们的真心祈愿,是节日的全部内容。  这段文字所揭示的是节日与情感的关系:节日是情感的载体,而情感又使节日变得更美好。这与高考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显然对不上号:首先,文中

4、没有涉及“对事物的认知”的内容;其次,虽讲到了“感情”,也不含“亲疏”之意。这段文字的要旨可概括为:美好的亲情增添了节日的意义。而文章的其他三段讲的也是“人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这样就远离了规定的话题,由于存在着这一致命的失误,阅卷老师判其低分并非苛严。  话题作文兴起至今已有5年。这一命题新样式的最大好处是让学生有更宽松的思维空间,有更大的自由度来发挥优势展示才情。“淡化审题”便是话题作文给予学生的“优惠”之一。但是以前的话题总是锁定一个中心词,如“记忆”“答案”“诚信”“选择”等,而到了2003年则变为两个相关的概念———“感情亲疏”与“认知”,其难度一下子就上升了。以前的话

5、题范围很宽泛,不必担心离题,而这次的话题限制加大了,范围却变得相对狭小,稍有出格就会导致失误。比如,有的考生把感情的“亲疏”理解为“浓淡”,把对事物的“认知”理解为“好恶”,有的甚至把“认知”理解为“认得”和“知道”,有的只谈“感情”或是“认知”,不懂得要在两者的“关系”上做文章。这样就偏离了题目的要求。但像费滢滢这样写“节日”也不是不可以,如果是这样写:我对某些节日,情感上有亲有疏,于是总不能正确认识这些节日的真实内涵。譬如,我的一位好友在“立冬”这一天被冻死了,从此便讨厌“立冬”,而不再理会“立冬”的文化意蕴,也就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了。请不要厌恶“限制”,能服从限制,不超越必要的限制,

6、是严谨;而能在有限的条件之中获得一种自由,则是才智的表现。  话题作文的兴起,使师生们轻视了审题,而更严重的是导致了理性思维训练的懈怠。近年来得高分乃至满分的多是记叙文,而其中又以故事、寓言和散文居多,2003年还有一首诗得了满分,一些有文学才能的考生得以脱颖而出,而写得严谨纯正的议论文却很少见到。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高中生的思维正在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的重要转折期,对他们来说,能写一手雄辩漂亮的议论文字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要对“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的关系发表独到深刻的见解,是非经思维的艰难磨砺不能做到的。  话题作文给学生的“优惠”之二便是放宽了对于文体的限制。既然学习写作以来写

7、的多是记叙文,写记叙文在高考时更易得高分,于是如何写好议论文在整个高中阶段不需再作为重点和难点,这样一来,不但审题能力下降了,而且概括能力、辨析能力、推理能力、论证能力也因为缺少训练而难以得到提升。有人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文学性还是逻辑性,现在还没有搞清楚,而且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文学性。我以为这种提法是不能成立的,且不说把培养文学性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否正确,就说文学与逻辑这两者也并非对立———逻辑是文学的基础,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