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71491
大小:11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16
《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精品)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兴义市医院内-4科余兴敏查房目的掌握出血坏死性肠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查房的内容一、现病史:患者女,严荣票45岁,因腹痛腹泻伴血便三月入院。患者月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脐周为甚、成阵法性钝痛、疼痛时,自觉发热(未测体温,具体不祥),伴腹泻,解鲜红色血便,1-2次/日每次量约50mL,无黏液脓血便,两月前就诊于当地卫生院,与输液及口服药治疗(具体不祥)后症状无好转,病情渐加重,每日解鲜红色血便4-5次,每次量约200mL,伴头昏、乏力,现为系统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查大便常规及隐血示:红色血水样便,红细胞++++/HP,潜血阳
2、性(++++),门诊以“便血原因:肠炎”收入我科住院治疗。二:体查:T36.5℃,P90次/分,R19次/分,BP124/86mmHg,发育正常体形偏瘦,急性病容,轻度贫血貌,步入病房,全身皮肤黏膜稍苍白,各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细湿罗音,心界不大,HR90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扪及肿大。肠鸣音每分钟约4-5次,双下肢不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三、辅查:红色血水样便,红细胞++++/HP,潜血阳性(++++),心电图示:窦性
3、心律:HR90次/分,电轴不偏;随机血糖5.4mmoL/L。血常规:红细胞计数3.3*10︿12/L,血红蛋白106g/L,红细胞压积32.3%。肾功能:血清尿素(尿酶法)7.9mmol/L,电解质及输血前未见明显异常。四、诊断1、出血坏死性肠炎;2、失血性贫血(轻度)五、目前的治疗和护理1、消化内科一级护理,7月24日至28日暂禁食,29日开始进流质饮食,必要时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氧气吸入1-2L/分,必要时2、“氨甲环酸、奥曲肽”止血、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氨基酸、脂肪乳”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六、复习
4、相关知识1、坏死性肠炎的概念:是以小肠的广泛出血、坏死为特征的肠道急性蜂窝织炎,病变主要累及空肠和回肠,还可侵犯十二指肠和结肠等。2、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起病急,诱因多有不洁饮食或暴饮暴食史。受冷、劳累、肠道感染及营养不良为诱发因素。可能和感染能产生B毒素的C型产气夹膜杆菌有关。B毒素属于蛋白质外毒素,它能干扰肠细膜表面绒毛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肠道的清洗作用,致使病原体黏附肠黏膜而致病:B毒素可致肠道组织坏死,产生环疽性肠炎,。肠道中的蛋白酶通常可使B毒素灭活。在长期营养不良机体抵抗能力下降、糖尿病或主食中缺乏蛋白质的个体中,当进食
5、受C型产气夹膜芽胞杆菌污染或已经变质的食物时,由于胰液和蛋白水解酶减少,不可能分解破坏B毒素而致病。本病的发生除了进食污染有致病菌的肉类食物外,还可有其他饮食因素,如饮食习惯突然改变,从多吃蔬菜转变为多吃肉食,使肠内生态学环境发生改变,有利于C型产气荚膜芽胞杆菌的繁殖;或如饮食以甘薯为主,肠内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大量存在,使B毒素的破坏减少。巴比亚新几内亚高原地区的高发病率,即与当地居民的低蛋白饮食以及当地作为主食的甘薯中所含的耐热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有关。变态反应亦参与本病的发病。由于肠壁对细菌及细胞内、外毒素或病毒等过于敏感,引发肠出血、坏死、白
6、细胞侵润、小血管纤维素样变性及坏死。3、临床表现:(1)腹痛:既是首发症状又是主要症状。起病急骤,突然出现腹痛,多在脐周;(2)腹泻便血,腹痛发生后即可有腹泻。便血是本病的特征之一;(3)恶心呕吐,常与腹痛腹泻同时发生;(4)全身症状,可出现全身不适、软弱和发热等全身症状;(5)腹部体征,体检可有腹部膨隆,有时可见到肠型。七、辅助检查结肠镜检查八、主要存在护理问题及相关护理(1)疼痛,主要与肠道的炎症有关预期目标:疼痛减轻或完全消失护理措施:①休息,给禁食,根据病情转归逐渐改流质、半流质。②腹痛时可给予解痉剂;③心理护理:给予病人关心、安慰、态度
7、和蔼、耐心细致地讲授有关病情知识,指导病人规律的生活和正确的饮食,消除病人紧张心理,使病人认真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安心养病。(2)便血:与本病侵犯肠道黏膜有关预期目标:血便次数减少或出血停止护理措施:1、解血便时做好肛周护理,及时清出血迹观察血便的质,量,性状。及时做处理2、遵医瞩用止血药物3、生活护理:协助日常生活护理,尽量满足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如协助其洗脸、梳头、清洁口腔等,提供必要的关爱,使其身心舒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