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71123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6
《千年的轮回:揭开秦始皇地宫之谜(图)(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千年的轮回:揭开秦始皇地宫之谜(图)(二)千年的轮回:揭开秦始皇地宫之谜(图)(二) 封土下的秘密 秦始皇生前穷奢豪华,死后巨大的封土也能显示他的尊威。封土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保护下面的地宫。 不久前,秦始皇陵考古队在封土南部向下约十六七米处发现一层厚厚的石层,最厚处竟有三四米,这是文献资料中从来没有记载过的。这厚石层会不会是地宫的顶盖?考古队决定在封土岭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探测。 其实,从1962年以来,对秦始皇陵的考古勘察工作一直没有中断,由于主要采用取地下土样来进行分析,需要花费大量精
2、力,因此要进一步查明封土之下的情况还需相当长的时间。 经探测,考古队确定了城墙的大概位置。通过发掘,发现内城墙宽米,城墙上的建筑可作为推测地宫建筑的依据。考古队在封土附近探测出一个长方形宫墙遗迹,南北长460米,东西宽392米。经考证,宫墙之内就是地宫在地面的开口面积。 地宫深度之谜 地宫是放置秦始皇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两千多年来,深藏地下的地宫构成了先秦文化中最大的谜团之一。 关于秦地宫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是司马迁的《史记》:“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
3、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司马迁展示了始皇陵的情景,穿三泉而建的地宫充满穷奢豪华的陪葬品,有以水银来表现的百川大海,有防止盗墓的机关弩矢,宫顶装饰天文星宿之象,地上模拟统一后的中国疆域,还有用鲸鱼油做成的长明灯,照亮了整个地宫,经久不熄……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推测:地宫形状为拱形,直径约50米,地宫中有四条直径25米的青铜环状物,总重超过万吨。 袁仲一先生则认为,地宫结
4、构应和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大型墓室结构近似,即多层台阶或近似方形的土圹。 从事秦汉时期考古工作的王学理先生得出更具体数据:墓室由巨型竖井式圹穴构成,犹如一个倒置的四棱台体。 地宫的深度是研究者们争议最大的地方。其中最大胆的推断出自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他们推断地宫的深度在500米到1500米之间。 铜绿山发现的战国古铜矿竖井深度已达50米。袁仲一先生通过对地下水位的研究,认为深度应为23米,而秦代最有代表性的秦王陵墓凤翔秦景公大墓深度为24米。孙嘉春先生是陕西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
5、,他发现秦代墓圹中墓道与水平面约为10度左右。经计算得出秦陵墓道长度约200米,而地宫深度应为米。 考古队最近有一个重要发现——地宫防水大坝,并由此推断地宫深度将低于30米,否则地下水将从高处渗入地宫。 王学理先生经计算得出地宫深度是米,他认为这是高精度的探测结果。 地下水银世界 司马迁对地宫结构的文献记录中,惟一可验证、且已经验证的就是关于水银的记载。研究人员日前对秦始皇陵园进行汞含量测试,发现在封土中心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有一个强汞异常区。封土中的汞异常是地宫大量存在的水银挥发造成的,其分布呈有
6、规律的几何形,证实了《史记》中的“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王学理认为,在我国古代,炼丹家已掌握了将硫化汞分解得到水银的方法。如果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为百川、大海,估计至少使用了一百吨水银。 秦始皇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单是营造恢宏的自然景观,在地宫中弥漫的汞气体还可使入葬的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而且汞是剧毒物质,大量吸入可导致死亡,因此地宫中的水银还可毒死盗墓者。 这些数量巨大的汞矿是从那里来的呢?据考证,四川东南一带是春秋战国时期汞矿的主要产地。当时川东南一带的汞矿跨长江、溯嘉陵江而上
7、,走巴山,过汉水,经过千里栈道运到关中,其艰辛可想而知。腾讯论坛[1][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