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ID:20770290

大小:677.50 KB

页数:105页

时间:2018-10-16

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合理应用ppt课件_第1页
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合理应用ppt课件_第2页
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合理应用ppt课件_第3页
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合理应用ppt课件_第4页
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合理应用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合理应用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概念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草:由于药物的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历史沿革先秦时期: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采食植物和狩猎,逐渐了解植物、动物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古籍中记述的“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形象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实践过程。秦汉时期: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本经),该书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经历了

2、较长时期的补充和完善。该著作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原则;各论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时期雷斅著《炮炙论》,它叙述了药物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疗效,减轻毒性或烈性,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药物炮制专著,也标志着本草学新分支学科的产生。隋唐时期:医药学有较大发展:公元659年颁行了《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收载药物844种,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此时期

3、还有《本草拾遗》增补了大量民间药物。《食疗本草》总结了唐以前的营养学和食治经验。清代:研究本草之风盛行,著名著作有:《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十卷载有921种,新增药物716种,补充了大量民间用药,如金钱草、鸦胆子等;《本草求真》(1769年),载药520种,对当代临床中药学的功效,分类,有重要影响。还有邹润安的《本经疏证》及刘潜江的《本草述》。民国时期:本草学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继承和发扬方面均有新的发展。随着中医学校的建立,涌现了一批适应教学和临床运用需要的中药学讲义,如张寿颐的《本草

4、正义》精辟中肯;陈存仁的《中国药学大辞典》收录词目4300条,是近代有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当代的本草成就:建国后,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扬,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从1954年,陆续影印、重刊或校点评注了《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数十种重要的古代本草专著。当前涌现的中药新著,不仅数量多,而且门类齐全。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志》、《中药大辞典》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法典的形式确定了中药在当代医药卫生事业的地位,也为中药材及中药制剂质量

5、的提高,标准的确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几次中药资源调查,使目前中药总数达到12800种以上。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及中药事业的自身发展需求,中药的现代研究,无论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并促进了个分支学科的发展。进入21世纪,人们渴望健康,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已由过去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集预防、保健、治疗及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模式,中医药以其特有的优势,并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中药的范畴与分类中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的总称。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材

6、是中药饮片的原料。中药材指符合药品标准,一般指药材原植、动、矿物除去非药用部位的商品药材。药材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均指生药材,应按照附录药材炮制通则的净制项进行处理。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仅指经过净制处理后的药材,对于未经依法净制处理的原药材不能列为药品概念下的中药材,只能是农副产品,一般不能直接入药。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15中医临床用来治病的药物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而中成药的原料亦是中药饮片并非中药材。中成药是用一定的配方将将中

7、药加工或提取后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以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一类药品。中药的性能用来认识和概括中药作用性质的理论,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部分,也是中药药性理论的简称。一、四气四气: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质,也是中药的重要性能之一。三性学说寒凉——寒(大寒、微寒)温热——热(大热、温热)平性寒凉药:凡是能够减轻或消除热症的药物,如石膏、知母等。温热药:凡是能够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如附子、干姜等。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气,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映概括出来的,是与药

8、物所治病证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神农本草经》指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即利用药物寒热温凉偏性,以纠正疾病的寒热。二、五味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用以反映药物补泻散敛等作用性质,是中药性能的一部分。还有淡味、涩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在中药性能中,五味,主要用于反映药物的某种作用特点:辛味: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特点。解表药、行气药、活血化瘀药,均多为辛味;化湿药、开窍药、祛风湿药、温里药,具有“行”“散”的特性,一般也多为辛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