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为何对高校自主招生心态矛盾

公众为何对高校自主招生心态矛盾

ID:20768663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5

公众为何对高校自主招生心态矛盾_第1页
公众为何对高校自主招生心态矛盾_第2页
公众为何对高校自主招生心态矛盾_第3页
公众为何对高校自主招生心态矛盾_第4页
资源描述:

《公众为何对高校自主招生心态矛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公众为何对高校自主招生心态矛盾  近日,就复旦大学改革旧有招生制度、在上海考生中实行面试招生试点一事,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教育频道联合进行了一项有1913人参与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的人对此举并不赞同,他们认为“没有分数做标准的选拔,会掺杂更多的人为因素”。  据报道,今年300名上海学生将通过面试获得复旦大学的入学资格。考生首先需要参加一项全部为选择题、涵盖高中10个科目的笔试,前1200名进入面试。面试他们的是复旦大学专门成立的由150位不同学科领域教授组成的专家团,考生将与5位当场随机选定的专家分别进行15分钟的一对一交谈。最

2、终录取与否,依据的是申请者的面试表现,与笔试成绩无关。  显然,复旦大学这样的面试录取方式是高校自主招生的一个新尝试。北京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史明就认为,此举进一步扩大了学校自主招生的权利,是对现行高考制度的很好补充。然而,他同时指出,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录取与否由面试决定,这就需要高校具备一个比较好的监督机制,以确保招生的公平。  可能也正是出于对公平、公正的顾虑,大多数人对面试招生的方式投了反对票。一位参与调查的人说,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高考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公平的竞争方式,同时也可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改变命运的惟一途径。他担心,面试这样的

3、“印象分”是非常主观的,高校通过这种方式招生,会不会产生一种“获得者获得”效应:特权者更加“特权”,招生中的一些腐败现象也会名正言顺地从私下走上台面。  人们同时怀疑,录取与否仅依据面试表现是否合理。事实上,有不少优秀人才拙于表达,如果按照面试的方式录取招生,他们将很难浮出水面。倘若今后这种面试方式推广,其合理性也会遭到质疑。正如一名网友在填答问卷之后的留言中所说:“这不是将‘一考定终身’变成‘15分钟定终身’了吗?”  《细读美国大学》一书的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院助理院长程星博士在接受记者E-mail采访时介绍,在哥伦比亚大学,面试

4、在招生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而且,申请者的面试都是由分布在各地的校友义务进行,他们的意见也仅供参考。  就可操作性而言,程星博士担心,复旦大学的这种面试招生方式是否能向全国推广。今年复旦大学计划通过面试招收300名学生,入围面试的1200人每人都将与5位专家分别面谈15分钟,这样平均下来,150位专家中的每一位都需要面试40名考生。如果这一方式推广执行,按照今年复旦大学3300人的招生规模推算,就意味着每位专家需要与440名考生面谈。这样既造成了高额的成本,其质量也难以保证。  抛开这些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讨论,本次调查最意味深长的,可能是调查所显

5、示出来的人们面对高考制度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人们对目前高校没有招生自主权、“一考定终身”的高考表达不满和指责;另一方面,公众又对提高高校自主权的改革怀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  本次调查进行时,复旦大学的试点方案刚刚宣布,就已经有%的人断言”很难做到真正的公平”、%的人认为“教育体制不彻底改革,在某一环节上的新尝试是无效的”。人们的这种矛盾心态意味着,在高考制度改革上,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来重塑人们的信心,可能比探索新的招生模式更为关键。  很难做到真正的公平 %  不应该只面向上海考生 %  教育体制不彻底改革,在某一环节上的新尝试是无效的 

6、%  对那些苦读十年,高分考入复旦的学生来说,这是不公平的 %  这是未来高校招生的趋势 %  能考察学生的品性、合作能力、活动能力等 %  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校自主招生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