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5246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4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四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及预防造成实验室相关感染的原因很多,如被锐器刺伤,气溶胶在空气中扩散等。怎样预防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怎样预防实验室相关感染的发生,需要规范各种操作规程,加强实验室基本建设,加强个人防护等,本节主要针对我室的主要实验室操作进行风险评估。一、各种实验操作造成实验室感染的危险性实验室的许多操作可以产生微生物气溶胶,并随空气扩散而污染实验室的空气,当工作人员吸入了污染的空气,便可以引起实验室相关感染。可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的实验室操作轻度(<10个颗粒)中度(11-100个颗粒)重度(>100个颗粒)玻片凝集实验离心沉淀前后注入、倾倒、混悬菌液离心时离心管破裂倾倒毒液菌液滴落
2、在不同表面上打碎装有干燥菌种的容器火焰上灼热接种环用注射器从试管中抽取菌液打开装有干燥菌种的容器抽取培养液接种环接种平皿、试管等搅拌后立即打开搅拌器盖打开培养容器的盖子注射器针尖脱落喷出菌液摔碎带有培养物的平皿刷衣服、拍打衣服二、可能产生危害的微生物操作相关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危险性消除或降低危险的办法皮下注射针头意外接种,气溶胶,有害物质溢出1.不要重新给针头盖帽或夹针头。2.使用针头锁定型注射器,以防止针头和注射器分离,或使用一体的一次性注射器3.运用正确的实验室技术,如:(1)吸液时要小心,尽量减少吸液时产生气泡。(2)避免使用注射器混匀感染性液体;如果使用,保证针的顶部在容器的液面下,并且
3、不要太用力。(3)从胶塞瓶中拔出针管前,要用适当的抗感染材料浸润的脱脂棉球包裹针头和塞子。(4)不允许向空气中直接排放注射器的气泡,要将多余的液体或气泡推入用适当的抗感染材料浸润的脱脂棉球或有脱脂棉球的小瓶中。4.感染性材料的所有操作都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5.对动物进行接种时要固定。滴鼻或口腔接种时,使用钝的针头或套管,并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6.使用后高压灭菌,妥善处理。如使用一次性针和注射器,在高压消毒前不要拆卸。离心机气溶胶,溅出和离心管破裂使用密封离心桶(安全杯)或密封转头。待气溶胶沉降后(30分钟)或者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离心管。培养物搅拌器、混合器、振荡器气溶胶,溅出和溢出1.在生物
4、安全柜里或特殊设计的设备中操作。2.使用耐磨的螺纹盖培养瓶,必要的话,安装带有滤膜保护的出口。水浴锅微生物生长。叠氮钠与一些金属形成爆炸性复合物1.保证定期清洁和消毒。2.不要用叠氮钠防止微生物生长。三、化学品安全预防及低温、高热对设备的安全预防(一)化学品安全风险及预防许多化学品都有不同的毒性作用,可能对呼吸系统、血液、肝脏、肾脏及消化系统以及其他器官和组织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损害,而有些化学品具有致癌性或致畸性。实验室工作人员可通过吸入、接触、食入、针刺及通过破损皮肤暴露于危险性化学品中,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提高化学品安全预防意识。1.实验室中,大批量化学品统一存放在试剂库中,实验区存放少量化学
5、品;2.每个储存容器上标明每个产品的危害性和风险性,还应在“使用中”材料的容器上清楚标明其危害性质和风险性;3.定期对这些措施进行监督以确保其有效可用。(二)低温高热设备的安全风险及预防实验室的某些低温高热设备可造成工作人员冻伤、触电及火灾等事件的发生,工作中应加强防范。1.低温冰箱及试剂冷库每日记录温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进行维修时应切断电源,以免冻伤或触电。2.使用酒精灯及电热器时按处置流程进行,注意安全,有疑问时停止使用。四、消防及电气安全实验室的消防及电气安全是实验室的重要安全因素。实验室中引起火灾的通常原因包括:1)超负荷用电;2)电气保养不良;3)供气管或电线过长;4)仪器设备在不
6、使用时未关闭电源;5)使用不是专为实验室环境设计的仪器设备;6)明火;7)供气管老化锈蚀;8)易燃易爆品处理保存不当;9)不相容化学品没正确隔离;10)在易燃物品和蒸汽附近有能产生火花的设备;11)通风系统不当或不充分。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提高消防意识,防止火灾的发生,做到以下几点:1、实验室的消防设计和建筑材料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实验室应向消防主管部门征询意见和建议。2、在实验室内只应存放最少量的可燃气体和液体。3、只应在实验室排气罩或排气柜中操作可燃气体和液体。4、可燃气体和液体应远离热源和火源,包括电机和阳光直射。5、每个房间和走廊以及过道中设置显著的火警标志、说明及紧急通道标志。五、噪音
7、和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实验室噪音可造成听力损害,具体预防措施详见个体防护章节。电离辐射对人体影响很大,包括癌症、皮肤轻度损伤、脱发、贫血、消化系统损伤、白内障、生殖遗传的影响等。工作人员应遵循以下原则加强电离辐射的预防。1.尽可能减少辐射暴露的时间;2.尽可能增大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3.隔离辐射源;4.用非放射测量技术取代放射性核素。六、水灾及其他自然灾害的风险当水灾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可造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