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文教育观及其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doc

孔子语文教育观及其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doc

ID:20739964

大小:6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5

孔子语文教育观及其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doc_第1页
孔子语文教育观及其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doc_第2页
孔子语文教育观及其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doc_第3页
孔子语文教育观及其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doc_第4页
孔子语文教育观及其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语文教育观及其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子语文教育观及其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语文教育观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一、孔子的语文教学观语文学习目的观。2500年前,孔子开天辟地首创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格局。私学开始分科教学,虽然没有正式提出“语文”这一概念,但在孔门四教“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言语”和“文学”实际上相当于语文教育内容。围绕这两项内容,孔子又以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材,开展语文教育。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孔子的学校教育以“兴于诗

2、,立于礼,成于乐”为纲,与“诗教、乐教、礼教”并举。学习《诗》、《书》旨在“立言”,学习《礼》、《乐》旨在“立德”,各项教学活动,都围绕一个根本的教育目标“立人”,也就是实现他把学生培养成“仁人”、“君子”的教育目标。学文以“立言”。孔子特别强调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君子博学于文,行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君子博学于文,方能行之以礼;要“知命”、“知礼”,还须“知言”,通过“知言”而“知人”。对“言”要知,在“知”上下功夫,就是要学习语言,理解

3、语言,掌握语言这门工具,以达“知人”的目的。反过来,运用语言文字表迗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别人了解自己。“知言一知人”,揭示了语言文字的交际功能。学习什么语言呢?学习《诗》的语言。他指导学生学习《诗经》,谆谆告诫学生:“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一段话强调学习《诗》的意义。学生通过学习《诗经》培养自己的联想力、观察力、分析力、综合力、评判力和记忆力。同时教师还要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感情。学习语文是为了“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从近处说“父”是家庭的

4、代表,侍奉父亲,照顾家庭,安身立命,必须运用语文表情迗意;从远处说“君”是国家的象征,将来走向社会,要运用语言文字效忠君王,报效朝廷。说到底,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掌握语言运用的本领,以资人生求学之用,谋生之用,为官之用。总之,孔子的“知言一知人”说突出了语文的交际功能,“事父一事君”说,强调了语文的学习目的,这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语文学习的目的观,奠定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基础。启发式乐学观。孔子从教40多年,教“六经”,传“六艺”。他虽然没有专门从事语文教学,但在长期的语言文字教学实践中,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其

5、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启发式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理学家朱熹《论语集注》对这一句话解释详尽,揭示了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这里的“愤”反映了学生的心理活动,思维状态,对某个问题想弄通而没有弄通的为难心态,;“悱”反映了学生言语表迗,想说出来而又语塞的情貌。此时,教师针对学生的“愤”去“启”,打开学生闭塞的思路,使其豁然开朗

6、;针对他的“悱”去“发”,帮助他整理模糊的认识,运用清晰的语言发表出来。怎么操作呢?可以举一个例子说,就像一个方形的东西有四个角,教师举出其一个角,让学生类推说明其他三个角。如果学生“不思其类”不能触类旁通,就不再教新的内容了。《论语》中有许多章节记述了孔子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情景。如: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是一堂典型的以学习《诗经》为内容的语文课,体现了孔子启发学生乐学的高超教学艺术。他启发学生的过

7、程一是指导学生动脑筋,子曰:“绘事后素。”二是指导学生动口,曰:“礼后乎?”。三是对学生进行评价,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从这堂课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启发,态度和蔼可亲,教学热忱耐心,用语简明扼要。学生学习自觉,提问自由,领悟聪慧;先生回答不枝不蔓,切中肯繁。教学相长,民主和谐,效果十分明显。启发式教学贯穿着一个重要思想,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有成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引领学生由知之一好之一乐之,进入自觉乐学的境界。颜回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

8、贫困环境中,“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成为“闻一以知”的“乐学”典型。语言表达效果观。在那口耳相授、教师“舌耕为业”的时代,孔子是怎样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呢?品读《论语》,不难发现:一是坚持运用当时通行的“雅言”教学:“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雅言,雅正标准的语言,就是当时中国所通行的语言。孔子诵读诗书,主持礼仪,一律用标准“普通话”,字正腔圆,更使学生的语言规范。二是在表情上注重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