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与“魏晋风流”

金圣叹与“魏晋风流”

ID:20722552

大小:7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15

金圣叹与“魏晋风流”  _第1页
金圣叹与“魏晋风流”  _第2页
金圣叹与“魏晋风流”  _第3页
金圣叹与“魏晋风流”  _第4页
金圣叹与“魏晋风流”  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圣叹与“魏晋风流”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金圣叹与“魏晋风流”【内容提要】基于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思考,金圣叹选择了“著书自娱”作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支点,体现了一种“顺性”、“遂性”的人生哲学;其与“魏晋风流”有着精神上的血脉联系,具体表现在“玄心”、“洞见”、“妙赏”、“深情”等四个方面;金圣叹评点是“魏晋风流”的生动展现,标示了一方理想的审美生存境界。金圣叹(1608—1661)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文学批评家,还是一个比较深刻的思想者——这使他卓然于一般小说评点家之上。美国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韦勒克指出:“批评就是识别、判断,因此就要使用并且涉及标准、原则、概念,从而也蕴涵着一种理论和美学,归根结底包含一种哲

2、学、一种世界观。”①那么,金圣叹思考过关于宇宙、人生的哪些根本问题?关于这些问题他有哪些苦闷或焦虑?它们得到了怎样的解释和超越?金圣叹所凭借的精神资源是什么?它们与金圣叹的评点有着怎样的关系?……也许金圣叹批评家的声名太盛了,这些方面的研究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一金圣叹生于万历三十六年。这是一个早熟的“读书种子”。他在《水浒传?序三》中自叙:“吾年十岁,方入乡塾,随例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书,意如也。”“四书五经”字句艰深难懂,“意如也”,是意料中事;而不明白习此何为,则使他厌倦私塾生活:“每与同塾儿窃作是语:不知习此将何

3、为者?又窥见大人彻夜吟诵,其意乐甚,殊不知其何所得乐?又不知尽天下书当有几许?其中皆何所言,不雷同耶?如是之事,总未能明于心……”②不过,资质聪明的金圣叹,在枯燥的经文中也能发现些有趣的问题。“记得圣叹最幼时,读《论语》至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见下文忽接云: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不觉失惊吐舌。蒙师怪之,至与之夏楚。”③他窥见了孔子答问的“机锋”,没想到反挨了冬烘先生的板子。幸运的是,金圣叹11岁那年,“身体时时有小病。病作,辄得告假出塾。吾既不好弄,大人又禁不许弄,仍以书为消息而已。吾最初得见者,是《妙法莲花经》。次之,则见屈子《离骚》。次之,则见太史

4、公《史记》。次之,则见俗本《水浒传》。是皆十一岁病中之创获也。《离骚》苦多生字,好之而不甚解,记其一二句吟唱而已。《法华经》、《史记》解处为多,然而胆未坚刚,终亦不能常读。其无晨无夜不在怀抱者,吾于《水浒传》可谓无间然矣。”金圣叹年少轻狂,自我的感觉是相当不错的:“为儿时,知负大材,不胜傺。恰似自古及今,止我一人是大材,止我一人无沉屈者。”④可是,他所处的却是一个扼杀天才的时代。万历后期,东林党与阉党、齐楚浙三党的党争酷烈。天启年间(1621—1627),魏忠贤专权,更是把朝政弄得一片乌烟瘴气。崇祯年间(1628—1644),农民暴动此伏彼起,满族入侵频仍。明王朝犹如

5、一座百年大厦,墙颓柱朽,败亡之局已定。生逢末世的金圣叹,无时不在呼吸着衰飒悲凉的雾气,感受着躁动不安的时代氛围。金圣叹的组诗《送维茨公晋秋日渡江之金陵》云:“今年三十外,旧镜得秋霜。同学渐有事,众经未成章。二公又离别,一秋无纪纲。得归幸及早,有约毋相忘。”(其四)⑤这是岁月蹉跎和事业无成的隐痛折射,此时的金圣叹真有些“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落魄感。他在《水浒传》第二回批道:“盖自一副才调,无处摆划,一块气力,无处出脱,而桀骜之性既不肯以伏死田塍,而又有其狡猾之尤者起而乘势呼聚之,而于是讨个出身既不可望,点污清白遂所不惜,而一百八人乃尽入于水泊矣。嗟乎!才调皆朝廷之才调也,

6、气力皆疆场之气力也,必不得已而尽入与水泊,是谁之过也?”金圣叹的内心在泣血,他为自己的无所可为而感伤。金圣叹的焦虑便生成于此。他必须解决自我与时代所提出的人生难题,回答与个体生命休戚相关的难题:在“国王迎门拥彗,县令负弩前驱”的幻想破灭时,自我生命究竟还有没有价值,自己应以什么来支撑生命的存在呢?金圣叹首先思考“为”与“不为”的问题。他在《西厢记》序一“恸哭古人”坦言:“我比者亦尝欲有所为,既而思之:且未论我之果得为与不得为,亦未论为之果得成与不得成;就使为之而果得为,乃至为之而果得成,是其所为与所成,则有不水逝云卷,风驰电掣而尽去耶?夫未为之而欲为,既为之而尽去,我

7、甚矣,叹欲有所为之无益也。然则我殆无所欲为也?夫我诚无所欲为,则又何不疾作水逝云卷,风驰电掣,顷刻尽去,而又自以犹尚暂有为大幸甚也?……细思我今日之如是无奈,彼古之人独不曾先我而知如是无奈哉?……”无论是“有所为”,还是“无所欲为”,人都必将“水逝云卷”、“风驰电掣而尽去”。面对死亡这一无可逃避的、非存在的威胁,他又提出了“我”与“非我”的问题:“嗟乎,嗟乎!我真不知何处为九原,云何起古人。如使真有九原,真起古人,岂不同此一副眼泪,同欲失声大哭乎哉?……彼谓天地非有不仁,天地亦真无奈也。欲其无生,或非天地;既为天地,安得不生?……天地之生此芸芸也,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