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19802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5
《高职院校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浅析【摘要】高职院校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识教育基础上的适应企业要求的专业教育模式,它以产学结合为主要特征,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因材施教,是一个融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产学结合教育是提高高职教育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必要举措和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教育对现代化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人才标准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确立适应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改革与创新高等教育的教育体系和教
2、学体系的中心环节,也是面向新世纪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中心环节。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识教育基础上的适应企业要求的专业教育模式,它以产学结合为主要特征,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因材施教,是一个融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从而使学生能获得应有的个人品质、
3、身心素质、知识能力的综合提高,以满足21世纪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 一、产学结合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作用 (1)产学结合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针对的是经济建设第一线的具体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需要按照轵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对高技术、高技能入才的要求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培养企业需要的适用人才。同时,学院要加强企业所需技术的研发,增强学校的研发功能。(2)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需要真实的现场环境。高职教育的主要特色在于它所培养的人才真有较强的技术应有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质。高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
4、质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所需的实践能力培养,必须做到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因此,通过产学研结合,建设一批关系密切、技术先进、数量足够的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重要条件。(3)产学研结合是完善学校实践教学条件的需要。培养高技术、高技能人才。需要有良好的实习和实训基地。因此,需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通过校企联合,利用企业的技术和生产设备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支持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占通过校企联舍,产学合作解决学校教学中实习、实训条件方面的困难,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极其重要的途径。 二、创新多样
5、化的产学合作育人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高职院校能否形成特色,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只有坚定不移的走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不断创新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形成明显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必须实行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摸式,并在模式的创新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三、推进高职教育产学结合教
6、学模式的对策 1.促进高职与企业的观念更新。应在高职教育办学中形成具有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多渠道筹措经费,发挥政府、企业、团体、个人四方面对高职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实现产学紧密结合,多纬度全方位地满足区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力求构建一个国家通过立法,可以宏观调控的,教育与劳动就业接轨等各项制度协调保障的,具有多样而灵活的运行机制,实行职业教育资格标准的国家介入与行业监督并行,进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技术含量。应建立一个开放的、柔性的、工学交替、以学习者为本的互动体系。构建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导的现代培养模式,通过培养学
7、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思维方式,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操作的水平。 2.构建互惠双赢的高职产学结合运行机制。高职院校通过产学结合有利于加强自身与外界的联系,克服高校人才培养和研究开发项目的盲目性,培养出既有知识能力、又有一定实际经验,既懂技术、又了解生产实际的实用型、技术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校企双方必须坚持互惠、互利与互补相结合,尊重双方利益,以双赢为核心,才能使产学结合教育模式得到可持续发展。在产学结合过程中,还要明确合作双方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统筹考虑双方各自的权益并动态地进行调整,找出双方的利益平衡点,进而构建适
8、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利益同享、共谋发展的互动双赢机制。 3.合作双方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专业设置应体现市场观念,充分考虑市场变化。为此,高校院校应从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出发,建立通过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人才预测,吸引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合理开发和确定专业的专业设置新机制,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