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联合检测地理

江苏省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联合检测地理

ID:20708593

大小:41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5

江苏省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联合检测地理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联合检测地理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联合检测地理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联合检测地理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联合检测地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联合检测地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联合检测地理2006.12一、选择题(共70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下图为某日1500E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1—3题:900N70000甲700900S7:00日出时刻(地方时)612931.太阳直射点位于()A.00B.200NC.200SD.23026N2.甲地昼长时间为()A.8小时B.10小时C.14小时D.16小时3、若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但乙地夜长时间

2、比甲地略短,则乙地位于甲地的()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回答4—6题。4.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A.气候、地貌B.气候、水文C.土壤、植被D.植被、自然带5.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6.关于三大自然区

3、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下表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情况。回答7—9题。地区铁路水运公路①20.902.8014.60②14.5027.7015.20③10.4010.8019.10④9.700.607.907.表中序号代表黄河中游地区的是()A.①B.②C.③D.④8.影响③地

4、区铁路建设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A.暴雨多B.地形崎岖C.河流众多D.技术落后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回答9—10题。109.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B.深居内陆,地形阻隔C.植被稀少,河流短小D.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10.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B.扭转正在发展的荒漠化土地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读右图,回答11~12题。11.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季

5、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12.a河口附近等盐度线弯曲最大的季节是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回答13~14题。13.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①相符的是A.美国硅谷B.德国鲁尔区C.意大利新兴工业区D.长江三角洲14.20世纪80年代初,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A.侨乡B.政策C.交通D.劳动力下图为某山地的一次特大暴雨雨量与海拔关系图。读图完成15~16题。15.该图揭示的降水分布规律是A.海拔越高降水越多B.海拔越高降水越少C.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

6、不大10D.先是随海拔升高降水大致增多,超过一定高度后大致是海拔越高降水越少16.影响图中降雨量从山麓到山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山地的海拔高度B.大气中的水汽含量C.前段是山地的海拔高度,后段是大气中的水汽含量D.气温的高低读我国某种水果优势产区,回答17~18题。17.该种水果可能是A.柑橘  B.香蕉C.苹果  D.葡萄18.该水果优势产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地处暖温带,光热条件好C.气候湿润,灌溉水源充足D.地形起伏大,春旱严重右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人工草

7、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等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空气中CO2浓度垂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9~20题。19.据图分析,为了使当地地下土壤、岩石不易被溶蚀,最适宜的措施是A.开垦大量土地为耕地B.积极营造人工草坡C.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D.大力保护天然草坡20.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A.沙化B.石漠化C.泥石流D.滑坡(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8、)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回答21~23题。1021.Q处的地下水A.属于潜水                            B.属于承压水  C.一旦遭受污染很难恢复                D.循环周期短22.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A.山地          B.盆地         C.背斜        D.向斜23.该岩层的沉积先后顺序是A.中心先沉积,两边后沉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