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02209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5
《论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高中音乐教师应改变过去的教与学方式,倡导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其想象力。一、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热情是进行想象活动的直接动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就强调了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正如捷普洛夫所指出的:“一方面是感情鼓舞着想象的活動。”“另一方面是想象、形象产生着感情或者加强着既有的感情。”“在那种受感情影响,而创造想象、形象的进一步创造过程中,这些想象形象本身就成为感情的源泉了,它们能激动创造它们的艺术家,比起现实生活事件来是并不少的。”[2]在实践生
2、活中,人们往往在情绪激动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要由课堂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努力创设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舒心愉悦的学习氛围,只有这种气氛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情感的体验是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环节。情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教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和音乐自身让学生进行体验,就会产生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使音乐欣赏课更具有生命力。音乐作品是音乐家个性的集中体现,音乐作品的个性必定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其源泉是民族文化,因此民族文化才是艺术创作的基石,音乐作
3、品充分体现了这种个性和民族性的结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五四以来中华民族大型声乐作品的经典之作,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结合的典范。对于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以及近代史上悲壮的抗日战争,学生们了解较多,因此,在欣赏这部作品时,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用心用情去感受这部体现民族精神的作品中渗透的音乐要素,让他们边听边领会这部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民族特征。学生们听出了黄河的苦难,听出了黄河的咆哮,更听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通过教学,他们既从音乐的视角重温了历史,又从历史的视角创造性地“听”出了“黄河”的音乐特点,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的启迪。另外在欣赏教学中,
4、为了强化作品的民族性,我还选择古今中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编成教学单元,按类归纳,分类比较,通过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使学生们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深刻道理,激励他们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在进行“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一课教学时,学生们在欣赏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后,一致感觉作品的旋律优美、感情丰富、活泼乐观;再经过启发引导和反复欣赏,学生们又听出了音乐中包括的不仅是欢乐,还有痛苦和困惑;在此基础上,我又从音乐的内涵和表现手法上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指出作品中的半音下行音阶表现了悲哀的情感,进而指出在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中,人们之所以
5、听不到命运的叩门,也看不到人生苦难的烙印,是因为他把生活的辛酸置之度外,而以乐观的态度使自己的作品永葆安详和温柔的面貌,不让眼泪把它打湿。通过教学,学生们既体会了音乐的美妙,又认识到莫扎特的“含着眼泪的欢笑”的艺术魅力;既开阔了思路,又提高了审美情趣。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新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新课程的理念将“静”转变为“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积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性”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学
6、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主的自我活动、自我发展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布鲁纳认为:发现活动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未知的知识就会表现出兴趣。[3]因此要转变教学模式,把原先课堂以教师教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留足想象的空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的参与教育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以前上音乐欣赏课,一般就是先由教师介绍曲名、、表现内容等。学生还没听到音乐,就先被限制在了一个框框里,这就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
7、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了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使学生的创新才能得到培养和发挥,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彻底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在人人成功的教育原则下,主张多价值的教育观: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性向、兴趣、爱好、需要、天赋等来培育和发展学生。[4]新课程理念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